SALB前体脂质体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25 12: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SALB简介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其化学成分根据极性差异可分为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和脂溶性丹参酮类成分[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作用于心血管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酚性物质[2-3],其中尤以SALB含量最高,约占70%[4],活性最强,在药材中含量可达2%-8%[5]。根据已有研究,发现SALB具有抗氧化、减轻心肌细胞内钙超载、抑制血管损伤、抗炎性反应等药理作用[6]。然而,SALB口服吸收较差,且存在首过效应,因此其生物利用度较低 [7-8]

二、前体脂质体简介

1986 年,英国学者Payne[9]等为解决传统脂质体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等稳定性问题[10]出了前体脂质体(proliposomes)这一概念,系将脂质体膜材和药物的混合溶液在减压搅拌下逐步分布到一种可溶性固体载体表面,形成可自由流动的粉体状制剂。多数前体脂质体不具备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个别具有不完整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使用前只需简单的稀释或水化,无需对脂质体进行整粒和除去游离药物的操作[11]。根据制剂中磷脂的存在状态,前体脂质体大致可分为3 类:混合胶束前体脂质体、液晶前体脂质体和干颗粒前体脂质体,其中磷脂分别呈胶束态、液晶态及固态,前两种制品为液态,后一种为固态。前体脂质体主要制备方法有载体薄膜沉积法、超临界反溶剂法[10]、减压干燥法、喷雾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流化床包衣法等。由于SALB在体内具有严重的首过效应,其生物利用度较低,而前体脂质体具有改善药物溶出、降低药物在体内的首过代谢等作用[12]、本实验拟制备SALB前体脂质体,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由于前体脂质体解决了传统脂质体易于聚集、融合及药物渗漏等问题,且呈现出较好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13],如:

  1. 用于蛋白类药物的口服药物传递系统(如鲑降钙素)
  2. 用于生物技术药物的口服传递系统(如免疫的核糖核酸)
  3. 用于提高BCS II 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如水飞蓟宾[14]
  4. 用于提高BCS III 类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色甘酸钠)

此外,前体脂质体可直接给药,在机体自动水化形成脂质体;也可稀释或水化后用于静脉注射或其它途径给药。

对比传统脂质体,前体脂质体具有以下优点[10,15]:(1)可用于抗癌药物靶向作用于肿瘤位点;(2)可用于药物靶向作用于非网状内皮组织(传统脂质体尚未实现);(3)可通过控制双分子层中磷脂含量以实现药物在血管内的控释行为;(4)给药形式较传统脂质体而言更为多样;(5)所形成的干颗粒流动性较好,克服了普通脂质体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前体脂质体不但克服了普通脂质体贮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还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为脂质体的扩大生产和应用做出了有益探索,有着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前体脂质体的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由于:(1)前体脂质体的质量不易控制,如仅靠稀释或水合操作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不够均匀,需要引入新的制备工艺,形成一种制备前体脂质体的平台技术。(2)磷脂等辅料的价格昂贵。(3)水溶性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常达不到要求。(4)所得前体脂质体的载药量低,由此为了得到包封率高、流动性好的前体脂质体, 设计处方时常加入大量的磷脂和载体。(5)胃肠道环境复杂,脂质体结构在胃肠道的稳定性仍存在争议,缺乏脂质体在胃肠道内形态结构变化的评价手段[11,13]

为了使前体脂质体早日得到利用,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研发力度:(1)加强对前体脂质体制备方法、工艺、设备及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2)开发质优价廉的磷脂等辅料;(3)运用新技术研发新型前体脂质体以改善脂质体的性能,如pH及温度敏感型前体脂质体可提高主动释药性,主动载药前体脂质体可提高包封率,阳离子前体脂质体可提高转染效率,立体稳定前体脂质体可提高体内稳定性及循环时间,免疫前体脂质体可提高主动靶向性等[11,13]

  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设计处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