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纳米脂质载体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3-02-02 10:02

一.简介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多四高一多的特点,该类疾病已成为除癌症外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高血脂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祸害[1]。 调查显示,由于当前国民饮食结构失衡,我国约有9 000万人患有高血脂症[2]。 目前,临床上用于降低血脂的主要药物为他汀类,该类药物是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主要是降低胆固醇的合成。其中辛伐他汀(ST)是他汀类药物中疗效显著的药物之一[3]

ST是内酯环型药物,它的亲脂性较强,但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肝细胞。属于BCS系统中的Ⅱ类药,具有高渗透性和低溶解度(水溶性约为0.03g/L)。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5%,半衰期较短约为1.9h,达峰时间在1.2-2.4h左右[4]

二:研究目的

目前国内上市产品中,ST主要以普通片剂为主,但其水溶性低,口服吸收率低,生物利用度仅为5%,因此将ST设计成新剂型尤为重要。本课题拟制备ST的纳米脂质载体(NLC),增加药物水溶性,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三:国内外背景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药学研究者们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药效不仅仅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还与载药系统密切相关。适当的载药系统可以达到缓、控释、定位等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众多载药系统中纳米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为固体脂质体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发展第二代,NLC由固体脂质体和一定比例具有不同空间位置的液体脂质体混合而成的二元混合物组成,代替SLN中的固体脂质而制备出的新型固体脂质纳米粒[5]。 Radheshyam Tiwari[6]等人对ST的NLC和SLN两种载药系统的特性和药代动力学以及细胞摄取等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NLC较SLN而言,具有高达90%以上的包封率和低于0.01的药物重结晶性质,生物利用度也比SLN高出2.29倍。药物的生物分布研究表明,NLC载体在肝脏细胞内有更高的聚集性,而肝脏细胞正是ST发挥药效的主要作用区。故而NLC载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在2012年Krunal K. Vaidya1[7]等人系统比较NLC和SLN两种载体的结构与功能,指出SLN由于其高度有序的晶型固体脂质体骨架结构,使得药物分子很难进入该骨架结构中,从而造成了载药量低和药物泄漏等问题。而二代NLC却以一定比例的液态油或液固混合脂质组成,载体由一个带有特殊纳米脂质体组成,正是由于这样一个特殊纳米结构提高了药物装载量且保证了药物在储存期内能够保持高度稳定性而不至于出现药物泄漏等问题。研究还发现,药物的NLC载体除可通过口服给药外,还可通过静脉注射、眼睛和肺等形式给药 。根据美国SFDA和中国FDA药品数据库显示,目前上市的ST主要有以下剂型:胶囊剂、片剂、分散片、咀嚼片、滴丸剂、干混悬剂、缓释片、口崩片,上述剂型均为口服用。故而药物的NLC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目前ST上市产品中只有口服药这一局限拓宽了思路。此外,国内对关于ST的NLC载体的文献报导甚少,而该给药系统显示出来的优越性却极其可观,故而本课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此加以研究。

四:研究方案

(一).ST处方前研究

1.溶解度的测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