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研究进展及其活性物测定文献综述

 2023-02-02 10:02

一、简介

我国自1959年开始推广使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使用简便、经济、可逆的避孕方法,IUD已成为我国使用最广泛和政府着力推荐的长效避孕措施。目前我国采取IUD避孕的妇女占已婚育龄采取避孕措施人群的近50%,占全世界使用IUD的70%[1]。

活性ICU主要包括Cu-IUD,含左炔诺孕酮IUD(LNG-IUD),含消炎药IUD(Medicated Cu-IUD)。将消炎药吲哚美辛(IMC)载入Cu-IUD, 在CU2 释放的同时IMC也从节育器内释放出来, 从而减轻置入后的副作用[2]。

本研究通过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测定不同类型的IUD,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 CU2 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研究宫内节育器的进展。

2、 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测定IUD活性物质,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 CU2 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

三、国内外研究背景

从20世纪初波兰的Richard Richter研制出第一个用于人类避孕的IUD来,人类探索新型IUD的工作从未间断,自六五以来我国不断在国家攻关或支撑计划课题中组织对新型IUD的研制和IUD在人群使用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研究。IUD的研究工作从IUD的形状、大小、材质、物理特性的改变到作为药物载体[3]。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IUD)是目前国内外使用较普遍的一种可逆性、长效节育方法,临床推广应用已有30余年,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宫内节育器最多的国家。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大量研究认为其抗生育作用是多方面的,涉及子宫内膜形态、子宫腔液的生化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等。近期的研究表明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阻止受精,尤其是含铜宫内节育器,有以下3种避孕机制:①抑制精子游走、抑制精子功能;②破坏受精过程;③阻止着床。载铜宫内节育器(CuIUD)其抗生育效应是通过铜被宫腔液腐蚀溶解产生Cu2 离子,并利用铜离子的生物毒性杀死精子或抑制精子的活性。[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