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8 02:08

全域乡村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最近两年的流行词,在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里,国家就对走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作出了新的部署。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 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扎实的文化根基。开展基于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 不仅能有效保护民俗文化, 还有利于丰富乡村旅游内容, 因此民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值得探讨。运用全域旅游,通过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解决乡村民俗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实现乡村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文章明确了全域旅游和乡村民俗旅游的定义和关联,通过已发表的期刊了解了当前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民俗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品牌

一、文献综述

要实现乡村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用全域旅游的理念,建立科学系统的乡村旅游模式。全域旅游背景下发展乡村民俗旅游的具体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是旅游业客观条件,包括旅游交通、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的构建,然后是旅游主体开发者和参与者,即如何加强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普通民众的联动协作能力。

1 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的概念

全域旅游是将旅游产业作为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领导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一种旅游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它打破了各行业孤立发展的局面,融合各行各业的优点,突出旅游行业的带动消费,形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熊亚丹、林明在婺源乡村旅游产品品牌管理问题分析中提到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在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的条件下,以农业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目标、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村野旅游形式,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这种旅游模式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城市居民,目的是让长期居住在城市的人体验乡村的优美环境,体验农耕文化,让人们在闲暇之余享受自然风光,回到一种慢节奏生活状态。而民俗文化的起源是满足民族群体社会生活的需要,在不同民族、时代、地域中形成,并不断扩变,服务人民的日常生活。宋·毕京《和范希文怀庆朔堂》中“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的民俗代表民众、百姓的风俗习惯。现代研究者将民俗概括为民间文化,简称为民间盛行的风尚习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社会团体,经过悠久的生产实践、长久的社会生活实践,慢慢形成而且代代相承、共同遵循的较为稳定的文化传统。我国有着悠久历史民俗传统文化,在境内土生土长的 56 个民族中,都有代代相传的各个民族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民俗旅游是凭借独特的民俗事象,传统的风土文化为主要旅游内容和消费对象的一种特色的旅游活动,具有独具魅力一种的文化旅游现象,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具特色和重要的部分。我国的民俗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十年的建设,90 年代时很多民族地区已经把民俗旅游项目推广了出来,民俗旅游得到迅速发展,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和别具一格的风采受到众多旅游者的青睐。到 1995 年,迎来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的一个高潮,在全国各民族地区筹划了大规模的民俗旅游活动,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民俗旅游年”。如今,民俗旅游在我国依旧受到追捧,呈现出蓄势待发的状态,民俗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独特景观。乡村旅游与民俗旅游是联系密切的两类旅游经济行为,但是其范围和侧重点却有所不同,所谓乡村民俗旅游业是指,以不同特色和规模的乡村民族聚居处为旅游目的地,依靠独特的民俗风情为旅游资源的旅游业,其中民俗风情是乡村民俗旅游业的精神基础。乡村民俗与都市民俗构成民俗的两个方面,乡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人口密度低,人口聚集分散且规模小,乡村地区相对封闭,对民风民俗的保护较为完好,文化底蕴被稀释的较少。乡村民俗是都市民俗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了都市复杂隔阂、匆忙劳累,还是希望回到轻松的乡村当中,乡村民俗中的朴素单纯、简单温情等优秀传统应该被继续传承发扬,乡村民俗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全域乡村民俗旅游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