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栓法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文献综述

 2023-02-18 07:0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脑缺血性疾病是指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相应区域的缺血、缺氧,引发脑组织的损害及相应组织区域功能缺失的一组疾病,可因多种病因引起。随着社会人群的日趋老龄化,脑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致残率和致死率也相当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有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基因治疗、激光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正处于深入研究的阶段当中,而脑缺血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工具。脑缺血动物模型不仅满足了与疾病的相似性、重复性、可靠性等,还尽可能模拟人类脑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为探求脑缺血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治疗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建立了多种模拟人类脑缺血的实验动物模型,对其病因、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科研基础,优化了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使得该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评价手段逐渐得到完善。目前,大鼠脑缺血模型[1]主要分为全脑缺血模型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两类。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又包括二支动脉阻断法、三支动脉阻断法、四支动脉阻断法,而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方法主要有开颅法、光化学诱导法、栓塞法和线栓法等。

由于线栓法[2]模型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无需开颅、侵袭性小,避免了手术操作对脑组织的直接刺激;缺血部位较恒定,梗死灶主要出现在纹状体和额颞顶叶;能对模型的缺血和再灌注时间进行准确控制,便于分析神经细胞的缺血敏感性和耐受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效果比较理想,是目前唯一能观察再灌流损伤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它也已逐渐取代开颅法成为最为流行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

传统中药红花由于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抗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而广泛用于临床。先前实验[3]也充分证实了红花具有明显的治疗大鼠心肌缺血、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的作用。本实验拟在大鼠MCAO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红花注射液改善大鼠脑缺血的效果进行初步研究。

二、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1、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模型的稳定是药物治疗效果、机制研究结果可靠的前提保障。本实验中拟通过对动物、麻醉剂的选择和线栓的制备等方面对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2、手术方法:本实验参照Longa线栓法进行手术,建立稳定理想的大鼠脑缺血模型。

3、模型评价指标:模型评价指标是衡量造模效果的标准,是药物治疗效果、机制研究结果严谨可信的保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