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啉类NO供体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文献综述

 2023-02-05 08:02

开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

肿瘤的研究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提出许多学说,但是到今天为止,人们依然对肿瘤最核心、最本质问题的了解处在初级阶段。其中一派最有名的主张肿瘤的发生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一派占主流,主张基因突变后细胞变成肿瘤,当然,这有一定的道理[1]

临床使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大多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它们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会对正常组织细胞,尤其是血液、淋巴细胞等造成伤害。而淋巴细胞、血细胞中的白细胞是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损,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受破坏,癌症就可能迅速发展,造成严重后果[2]

因此,寻找高效低毒、靶向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刻不容缓。

二、 研究背景

近年来对NO的深人研究表明,NO作为体内重要的信使分子,其过量产生和释放可介导脑缺血、神经损伤的病理过程以及介导中毒性休克,哮喘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性血管扩张与组织损伤。与此同时NO参与了巨噬细胞、枯否细胞和NK细胞的杀瘤过程的作用亦受到关注,业已证实NO诱导肿瘤的细胞凋亡是NO抑瘤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但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作用强度不同[3]。一氧化氮(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气体信号分子,由一氧化氮合酶(NOS)产生[4-5]

NO供体是指一类在体内经简单酶解或非酶作用后释放出NO的化合物,是NO的储运形式,可以克服NO本身难携带、难定量、半衰期短[6]等缺点。NO供体药物主要是指NO供体与已知功效的药物通过某些基团连接起来形成的具有协同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7-8].目前的研究趋势是利用前药原理,将已知药物或已知活性化合物的结构与各类NO供体通过各种连接基团结合而制成前药。

喹啉母核是一种具有药理活性的杂环类化合物。在喹啉羧酸的C-2位引入甲基,在C-4位通过alpha;-beta;不饱和双键连接查尔酮类化合物,可以起到较好的抗肿瘤作用[9]。在喹啉羧酸的C-2位引入苯环片段[10],4-喹啉羧酸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可以达到2.85 mu;M。由此可见,喹啉羧酸母核的C-2位是一个有可能的修饰位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