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法律风险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30 09:11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实践背景:随着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道德教育与知识经济的丰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沉腐朽思维带来了无穷的负面影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伦理道德、审美情操在青少年头脑中的地位越来越脆弱,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有些青少年常常轻者离家出走,常常打架甚至自杀,严重影响了小学德育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小学,作为加强和改善未成年人思维道德建造的前沿阵地,也存在不少问题,大大降低了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可能性。

理论背景:国家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从二十一世纪起,国家相继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等一系列的文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根本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并从头编译和修订的小学道德教育教材,以达到实践的作用。国家注重小学德育教育,着重校园教育表现的“道德榜首、全面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假如学生缺乏优秀的道德品质,不仅不能为社会主义做贡献,而且越有能力,对社会的危害越大。专家们在评论校园德育工作时,往往会打出这么一个比方:智育欠佳出次品,体育欠佳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鉴于此我们应该对小学德育系统进行了深层剖析和研讨,然后找到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为全面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发挥微薄之力。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德育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书中认为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则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学校德育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品德教育四个部分构成。政治教育是方向,思想教育是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他们共同塑造完整、健全的新人。

2015年陈静在《现代交际》第144期发表的文章《浅谈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中提出小学德育是指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为主要内容。

2004年何平在《中国教师报》发表的文章《网络时代的小学德育》中提出小学德育应以提高小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懂得基础的对与错、是与非为重点。而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知识传授、观念养成、性格培养等途径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行为规范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素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