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脑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检查文献综述

 2022-08-11 04:08

中药固体颗粒剂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中药颗粒剂的产生开始,对提取、制备、辅料的选择、现行药典规定四个方面陈述,为今后对中药颗粒剂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提取工艺;制备工艺;辅料;干燥

一、文献综述

颗粒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主要用于口服,可直接吞服或泡水饮用[1]。颗粒剂可分为水溶性或酒溶性的可溶颗粒、混悬颗粒、泡腾颗粒等。同样为固体制剂,颗粒剂相比于散剂具有飞散性、附着性、吸湿性较少,贮存、运输方便等特点[2]

颗粒剂大致经过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这几个步骤,而中药制成的颗粒剂在制软材之前还需要经过提取、浓缩制成浸膏。浸膏完成后与辅料混合这一步称为制软材,由于不同的中药主要成分不同,加入的赋形剂也不相同,药辅比也不相同。制粒是颗粒剂制备的标志性单元操作。制粒方法分为两大类,即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目前颗粒剂大多采用湿法制粒。制备完成后需要依据药典规定对其粒度、水分、干燥失重、溶化性、吸湿性进行考察,若制剂发生吸湿、变软、结块、潮解,使得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因此还应考虑加入其它附加剂加以改善。本篇旨在对中药颗粒剂的制备过程进行综述,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中药固体颗粒剂的发展现状

中药之所以是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宝贵文化,是因为其在治病、保健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药物本身对治疗疾病的影响极大,不可否认剂型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传统的中药经过煎煮,制成汤剂、散剂、贴剂、膏剂、丸剂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衍生出了片剂、栓剂、颗粒剂、糖浆剂等新剂型[3]

殷佳等[4]对中药传统汤剂、浸膏剂、颗粒剂进行了比较,中药传统汤剂是将药材直接放入水中煎煮或浸泡后,将药渣弃去后剩余的汤汁部分,汤剂的优点在于其组方灵活,可依据病人情况按需按量增加或减少药物,口服后起效快且易于吸收,缺点则在于其煎煮时间长、不便保存、不便携带、不可随用随饮,为了使中药制剂满足更多需求,衍生出了颗粒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