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优化与设计文献综述

 2022-12-18 04:12
{title}{title}

开题报告内容:一、拟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建立的理论依据、发展历史及其运行现状,同时结合相关医疗保险制度,以提出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改进思路与实施方法,并辅以个人账户优化配套措施,以期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助益。拟研究的问题如下:(1)我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及制度设计?(2)个人账户制度实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优化个人账户制度,促进个人账户功能转型?如何制定个人账户配套措施,提升个人账户优化效果? 二、课题背景和意义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存续已将近25年。个人账户的实施良好地引导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从公费医疗制度走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帮助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有效地降低了国家财政与企业承担职工医疗费用的压力,同时通过对医疗需求方个人责任的强化作用,在建立初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费用畸高的上涨趋势。然而,理论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个人账户的质疑。从最初关于其设立基础的探讨,到后来对其存废的争议,医疗保险研究学者对个人账户不断发起新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个人账户是一个在没有理论基础、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由行政力量强制建立起来的不合理的制度。亦有学者依据个人账户的种种理论、现实缺陷提出应当根据权益置换等原理,逐步削弱个人账户的功能,直至取消个人账户。各界对个人账户的争论,反而逆向促使政府不断优化个人账户制度,提升其存在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个人账户不仅需要弥补自身不足,还要在时代新背景下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扭转被弱化的趋势。本文以个人账户的历史与现状为切入点,对其应有功能进行重新认识,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个人账户实际运行现状,总结当前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其新的功能定位与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三、文献综述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设置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采用“统账结合”的模式。“统”指的是社会统筹账户(Social Pooling Accounts, SPA),“账”指的是医疗个人账户(Medical Saving Accounts,MSA),一般被称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账户内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由职工本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和用人单位缴纳的职工统筹基金中按年龄划拨的一定的比例金额组成;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全部由职工统筹基金中划入,个人不缴纳费用。个人账户的职能主要为支付本人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与定点药店购药等费用。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主要有 “板块式”、“通道式”、“三金式”三种支付模式。(范玉改,2017)我国在借鉴新加坡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王超群(2013)[1]认为,政府建立个人账户的内部因素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企业负担过重、劳保医疗大小疾病统包;外部因素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理念、国际私有化浪潮影响、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示范作用。我国个人账户的指导范式为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其优势在于强调个人医疗保障责任、降低政府财政负担、限制医疗服务费用、减少风险代际转移等。个人账户的设立,与我国政府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的“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平稳过渡到社会医疗保险”总要求吻合程度高。(张海洋,2016)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效果的研究(1)个人账户的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缓解原有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多”、“快”、“低”、“窄”四大缺点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张海洋,2016),个人账户的存在在其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首先,个人账户促进了医保制度的平稳过渡。 我国劳保医疗大病小病统包的做法沿袭已久,基本医保不保门诊可能难以实现改革。个人账户保障了参保人门诊及小病的支付,在扩大医保参保覆盖面的基础上,维持了原有公费医疗的传统,减小了城镇职工不愿缴纳职工医疗保险的阻力,稳步实现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接棒”国家企业卫生费用支出(李良军,1994)。其次,个人账户不仅树立了个人缴费意识,而且通过个人账户用途的规定和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还强化了参保人的成本意识与节约意识。刘国恩等(2009)[24]经过研究后认为个人账户抑制了个人过度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刘国恩等,2009)。同时,伍红艳等(2017)[17]个人账户的设置增强了参保人健康储蓄理念,有利于对未来疾病的风险控制。最后,个人账户有效的降低了政府的医疗财政负担。1993年,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42.2%,2001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60.0%。该数据说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改革在转移医疗资金负担方面效果显著。(王超群,2013)(2)个人账户的不足个人账户在设立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基本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人账户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何平平等,2012)首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能力不足。彭颖等(2017)[6]指出部分地区采用“通道式”统账结合的制度,导致出现为尽快进入统筹基金部分而故意加速消耗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的情况。刘滨等(2008)[7]指出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用人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用,造成了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行为。其次,个人账户未能起到积累作用。姜仁仁等(2011)[18]认为,相比于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医保模式,我国个人账户筹资额度较低、使用不设限额、积累量非强制规定,导致资金积累效率较差。彭颖等(2017)[6]提出根据WHO的储蓄能力与卫生费用支出模式理论,个人账户积累存在两极分化的局面,其原因在于个人账户具有积累期与使用期分离的特点。最后,个人账户资金沉淀量大,利用效率低。范玉改等(2017)[4]通过分析我国个人账户结余占比的上升趋势,指出个人账户不仅沉淀资金逐年增多,同时挤占了统筹基金的规模,影响了整体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卢驰文等(2010)[20]认为还存在医保机构负责人为其政绩不受收支缺口影响,维持了结余资金的增长趋势的情况。3、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去留问题的探讨(1)取消个人账户的观点由于个人账户存在种种弊端,有专家学者建议取消个人账户,并且提出通过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调整措施来替代个人账户。葛寿昌(1997)提出可以将划拨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直接转化为工资,发给个人现金。孙永勇(2002)认为应把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留给单位或个人去购买补充医疗保险。郑功成等(2011)[21]认为将个人账户并入社会统筹,通过合并公费医疗与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区域性职工与居民医保合并;最终形成全国性国民健康保险的“三步走”战略是未来基本医保发展的可行方向。王超群等(2015)[22]提出“三网合一”,即取消公费医疗与个人账户,原有资金并入职工医保,并将受益人扩大为参保者及其被抚养人口。(2)调整个人账户的观点针对取消个人账户的建议,部分学者提出反对意见。王喆华等(2015)[11]认为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增大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与监管难度、增加医疗费用代际转移的风险、诱发医疗服务过度消费、冲击现有职工医保制度的稳定性。一些学者认为,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支付风险,因此建议保留个人账户。(蒙海英,2011)、(魏兴莓,2007)林枫等(2015)[5]认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此统账结合制度的可调控性更强。徐梓川(2012)[12]提出,应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通过门诊统筹报销制度,逐渐削减个人账户门诊费用支付功能。由于居民门诊统筹制度推行已久,职工门诊统筹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职工与居民医疗保障公平化。但是范玉改(2017)[4]提醒,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个人账户资金的私有性。实质上增加了社会横向风险,对统筹基金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英等(2017)[16]以宁波市家庭共济制度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医保数据分析方法对其效果进行研究,认为证明家庭共济制度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降低患者自费自付比例,有效活化个人账户历年沉淀资金。另外,有专家提出使用个人账户购买补充医疗商业保险,也可以提高职工医保基金的运作效率。林枫等(2015)[5]建议商业保险机构应该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自付部分设计补充保险产品;而张小平(2008)[25]认为可以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征得参保人同意后用个人账户为其办理各种补充保险。四、研究手段及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资源,获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国内该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医保制度、我国不同地区的个人账户保障方式,了解相关制度的优劣处,寻找个人账户制度取长补短的方法。(3)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医保相关数据、分析医保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踪杭州市医保制度发展等方式得出优化的可能方案,整合后提出整体改进建议。五、论文三级大纲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2 个人账户的概述 2.1 理论基础 2.2 历史发展 2.3 主要模式3 个人账户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个人账户沉淀资金总量过多 3.1.1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口基数大,参保周期长 3.1.2个人账户资金使用受限 3.2个人账户沉淀资金分布不均匀 3.2.1个人账户建立机制导致低收入者积累速度远低于高收入者 3.2.2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个人账户费用支出量大,支出周期长 3.2.3个人账户资金使用受限 3.3个人账户资金滥用情况普遍 3.3.1供给方:行业信息不对称、医方不合理收费 3.3.2需求方:存在“免费”心理、个人账户具有私有性 3.3.3支付方:医保支付与保障制度不合理、监管成效不足 3.4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贬值严重 3.5个人账户影响统筹基金的运作效率 3.5.1个人账户挤占统筹基金的资金规模 3.5.2个人账户的滥用加大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4 个人账户的优化措施——以杭州市为例 4.1增加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 4.1.1扩大个人账户历年资金使用范围 4.1.2杭州个人账户历年资金改革方式 4.2推广家庭共济模式 4.2.1家庭共济的优势 4.2.2两种改进方式的分析 4.2.3杭州家庭共济改革方式 4.3鼓励历年资金存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 4.3.1制度设计 4.3.2利弊分析 4.4 优化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方法 4.4.1管理方法 4.4.2杭州市医保资金管理尝试 4.5试水“二级账户”划分模式 4.5.1制度设计 4.5.2利弊分析5 个人账户优化配套措施 5.1提高职工统筹基金的共济保障能力 5.1.1增加统筹基金系统容量 5.1.2 优化统筹基金资金积累 5.2推动多种医疗保险形成互补局面 5.2.1不断完善疾病救助与大病保险 5.2.2试水商业医疗保险合作 5.3改进医疗保险支付与保障制度 5.3.1从后付制为主逐步转向多元复合型支付制度 5.3.2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增强报销规范 5.4加强医疗行业监管 5.4.1推进多种医疗信息整合与联网,升级医疗管理系统 5.4.2加大医疗相关部门抽查与惩罚力度 六、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

主要科研内容

考核指标

2018年3月

文献整理分析,数据的搜集,开题报告的确定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8年4月

论文提纲及初稿的撰写

文献综述,阶段性论文

2018年5月

论文的修改与完善

文献综述,阶段性论文

2018年6月

论文总报告(答辩)

专家论证意见

七、参考文献

[1]王超群.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起源、效能与变迁[J]. 中州学刊, 2013(8):80-86.

[2]赵斌, 严婵. 新加坡的医疗保障体系[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09(4):48-52.

[3]亓涛. 浅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17(17).

[4]范玉改, 李大奇. 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的思考[J]. 中国医院, 2017, 21(6):59-61.

[5]林枫, 朱梦璐, 吴宝林. 再谈医疗保险个人账户[J]. 中国卫生经济, 2016, 35(2):26-28.

[6]彭颖, 张敏, 何江江,等. 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功能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卫生资源, 2017, 20(1):19-23.

[7]刘滨, 荣英男, 张亮. 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建议[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12):21-23.

[8]艾贺玲, 黄萍. 老龄化背景下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政策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4(9):656-660.

[9]赵婧妤, 田仪.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缴费政策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22).

[10]曹燕.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套现的经济福利损失[J]. 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3):40-42.

[11]王喆华, 陶四海, 吴阳.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去留分析[J]. 经济论坛, 2015(4):141-143.

[12]徐梓川. 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的构建[J]. 江苏商论, 2012(15):111-114.

[13]何平平, 马爱艳.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成效与困境突破[J].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2, 24(2):41-46.

[14]孙向谦, 王志中.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路径研究——以山西省X市为例[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 28(10):28-31.[15]杨燕绥. 中国老龄社会与养老保障发展报告[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16]陈英, 邬佳丽. 宁波市激活医保个人账户实现家庭共济的实践探索[J]. 中国医疗保险, 2017(11):56-58.

[17]伍红艳, 冉雪蓉, 王龙,等. 参保人对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使用、认知、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7, 34(6):425-427.

[18]姜仁仁, 白丽萍, 梁萍萍. 广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问题的调查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9(9):672-674.

[19]冯俊, 李英利, 冯启明,等. 广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水平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17, 31(8):27-31.

[20]卢驰文, 王钦池.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规模控制研究[J]. 经济纵横, 2010(1):47-50.

[21]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M]. 人民出版社, 2011.

[22]王超群, 李珍. 从顶层设计角度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出路[J]. 东岳论丛, 2015, 36(2).

[23]李良军. 个人帐户与共济结合的医疗保险模式研究[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4(2):69-70.

[24]刘国恩, 唐婷婷, 雷震.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基于镇江医疗保险数据的面板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 28(2):9-12.

[25]张小平. 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再思考[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5):69-70.

开题报告内容:一、拟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镇职工个人账户建立的理论依据、发展历史及其运行现状,同时结合相关医疗保险制度,以提出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改进思路与实施方法,并辅以个人账户优化配套措施,以期为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助益。拟研究的问题如下:(1)我国城镇职工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及制度设计?(2)个人账户制度实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优化个人账户制度,促进个人账户功能转型?如何制定个人账户配套措施,提升个人账户优化效果? 二、课题背景和意义城镇职工个人账户是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存续已将近25年。个人账户的实施良好地引导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从公费医疗制度走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帮助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有效地降低了国家财政与企业承担职工医疗费用的压力,同时通过对医疗需求方个人责任的强化作用,在建立初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费用畸高的上涨趋势。然而,理论学术界从未停止过对个人账户的质疑。从最初关于其设立基础的探讨,到后来对其存废的争议,医疗保险研究学者对个人账户不断发起新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个人账户是一个在没有理论基础、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由行政力量强制建立起来的不合理的制度。亦有学者依据个人账户的种种理论、现实缺陷提出应当根据权益置换等原理,逐步削弱个人账户的功能,直至取消个人账户。各界对个人账户的争论,反而逆向促使政府不断优化个人账户制度,提升其存在的合理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个人账户不仅需要弥补自身不足,还要在时代新背景下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扭转被弱化的趋势。本文以个人账户的历史与现状为切入点,对其应有功能进行重新认识,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个人账户实际运行现状,总结当前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其新的功能定位与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期为我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三、文献综述1、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设置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采用“统账结合”的模式。“统”指的是社会统筹账户(Social Pooling Accounts, SPA),“账”指的是医疗个人账户(Medical Saving Accounts,MSA),一般被称为“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账户内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由职工本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和用人单位缴纳的职工统筹基金中按年龄划拨的一定的比例金额组成;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全部由职工统筹基金中划入,个人不缴纳费用。个人账户的职能主要为支付本人符合基本医疗保险开支范围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与定点药店购药等费用。根据具体地区的特点,主要有 “板块式”、“通道式”、“三金式”三种支付模式。(范玉改,2017)我国在借鉴新加坡医疗保险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了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王超群(2013)[1]认为,政府建立个人账户的内部因素为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企业负担过重、劳保医疗大小疾病统包;外部因素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理念、国际私有化浪潮影响、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示范作用。我国个人账户的指导范式为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医疗保障模式,其优势在于强调个人医疗保障责任、降低政府财政负担、限制医疗服务费用、减少风险代际转移等。个人账户的设立,与我国政府对医疗体制改革提出的“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平稳过渡到社会医疗保险”总要求吻合程度高。(张海洋,2016)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实施效果的研究(1)个人账户的成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缓解原有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的“多”、“快”、“低”、“窄”四大缺点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张海洋,2016),个人账户的存在在其中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首先,个人账户促进了医保制度的平稳过渡。 我国劳保医疗大病小病统包的做法沿袭已久,基本医保不保门诊可能难以实现改革。个人账户保障了参保人门诊及小病的支付,在扩大医保参保覆盖面的基础上,维持了原有公费医疗的传统,减小了城镇职工不愿缴纳职工医疗保险的阻力,稳步实现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接棒”国家企业卫生费用支出(李良军,1994)。其次,个人账户不仅树立了个人缴费意识,而且通过个人账户用途的规定和医疗费用的分担机制,还强化了参保人的成本意识与节约意识。刘国恩等(2009)[24]经过研究后认为个人账户抑制了个人过度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对于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控制取得了良好成效(刘国恩等,2009)。同时,伍红艳等(2017)[17]个人账户的设置增强了参保人健康储蓄理念,有利于对未来疾病的风险控制。最后,个人账户有效的降低了政府的医疗财政负担。1993年,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42.2%,2001年这一比例则上升到了60.0%。该数据说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改革在转移医疗资金负担方面效果显著。(王超群,2013)(2)个人账户的不足个人账户在设立初期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基本医保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个人账户逐渐暴露出其缺陷。(何平平等,2012)首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能力不足。彭颖等(2017)[6]指出部分地区采用“通道式”统账结合的制度,导致出现为尽快进入统筹基金部分而故意加速消耗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的情况。刘滨等(2008)[7]指出个人账户的部分资金来源于用人单位缴纳的职工医保费用,造成了过度利用医疗资源的行为。其次,个人账户未能起到积累作用。姜仁仁等(2011)[18]认为,相比于新加坡的强制储蓄医保模式,我国个人账户筹资额度较低、使用不设限额、积累量非强制规定,导致资金积累效率较差。彭颖等(2017)[6]提出根据WHO的储蓄能力与卫生费用支出模式理论,个人账户积累存在两极分化的局面,其原因在于个人账户具有积累期与使用期分离的特点。最后,个人账户资金沉淀量大,利用效率低。范玉改等(2017)[4]通过分析我国个人账户结余占比的上升趋势,指出个人账户不仅沉淀资金逐年增多,同时挤占了统筹基金的规模,影响了整体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卢驰文等(2010)[20]认为还存在医保机构负责人为其政绩不受收支缺口影响,维持了结余资金的增长趋势的情况。3、关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去留问题的探讨(1)取消个人账户的观点由于个人账户存在种种弊端,有专家学者建议取消个人账户,并且提出通过不同的基本医疗保险调整措施来替代个人账户。葛寿昌(1997)提出可以将划拨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直接转化为工资,发给个人现金。孙永勇(2002)认为应把个人账户中的资金留给单位或个人去购买补充医疗保险。郑功成等(2011)[21]认为将个人账户并入社会统筹,通过合并公费医疗与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区域性职工与居民医保合并;最终形成全国性国民健康保险的“三步走”战略是未来基本医保发展的可行方向。王超群等(2015)[22]提出“三网合一”,即取消公费医疗与个人账户,原有资金并入职工医保,并将受益人扩大为参保者及其被抚养人口。(2)调整个人账户的观点针对取消个人账户的建议,部分学者提出反对意见。王喆华等(2015)[11]认为取消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将增大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与监管难度、增加医疗费用代际转移的风险、诱发医疗服务过度消费、冲击现有职工医保制度的稳定性。一些学者认为,个人账户的积累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支付风险,因此建议保留个人账户。(蒙海英,2011)、(魏兴莓,2007)林枫等(2015)[5]认为“个人账户”与“统筹基金”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因此统账结合制度的可调控性更强。徐梓川(2012)[12]提出,应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通过门诊统筹报销制度,逐渐削减个人账户门诊费用支付功能。由于居民门诊统筹制度推行已久,职工门诊统筹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职工与居民医疗保障公平化。但是范玉改(2017)[4]提醒,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个人账户资金的私有性。实质上增加了社会横向风险,对统筹基金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英等(2017)[16]以宁波市家庭共济制度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医保数据分析方法对其效果进行研究,认为证明家庭共济制度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降低患者自费自付比例,有效活化个人账户历年沉淀资金。另外,有专家提出使用个人账户购买补充医疗商业保险,也可以提高职工医保基金的运作效率。林枫等(2015)[5]建议商业保险机构应该针对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外自付部分设计补充保险产品;而张小平(2008)[25]认为可以由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征得参保人同意后用个人账户为其办理各种补充保险。四、研究手段及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知名数据库资源,获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制度的相关文献,全面了解国内该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实施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做铺垫。(2)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医保制度、我国不同地区的个人账户保障方式,了解相关制度的优劣处,寻找个人账户制度取长补短的方法。(3)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比医保相关数据、分析医保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跟踪杭州市医保制度发展等方式得出优化的可能方案,整合后提出整体改进建议。五、论文三级大纲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2 个人账户的概述 2.1 理论基础 2.2 历史发展 2.3 主要模式3 个人账户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个人账户沉淀资金总量过多 3.1.1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口基数大,参保周期长 3.1.2个人账户资金使用受限 3.2个人账户沉淀资金分布不均匀 3.2.1个人账户建立机制导致低收入者积累速度远低于高收入者 3.2.2老年病与慢性病患者个人账户费用支出量大,支出周期长 3.2.3个人账户资金使用受限 3.3个人账户资金滥用情况普遍 3.3.1供给方:行业信息不对称、医方不合理收费 3.3.2需求方:存在“免费”心理、个人账户具有私有性 3.3.3支付方:医保支付与保障制度不合理、监管成效不足 3.4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贬值严重 3.5个人账户影响统筹基金的运作效率 3.5.1个人账户挤占统筹基金的资金规模 3.5.2个人账户的滥用加大统筹基金的支付压力4 个人账户的优化措施——以杭州市为例 4.1增加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 4.1.1扩大个人账户历年资金使用范围 4.1.2杭州个人账户历年资金改革方式 4.2推广家庭共济模式 4.2.1家庭共济的优势 4.2.2两种改进方式的分析 4.2.3杭州家庭共济改革方式 4.3鼓励历年资金存入职工医保统筹基金 4.3.1制度设计 4.3.2利弊分析 4.4 优化个人账户资金管理方法 4.4.1管理方法 4.4.2杭州市医保资金管理尝试 4.5试水“二级账户”划分模式 4.5.1制度设计 4.5.2利弊分析5 个人账户优化配套措施 5.1提高职工统筹基金的共济保障能力 5.1.1增加统筹基金系统容量 5.1.2 优化统筹基金资金积累 5.2推动多种医疗保险形成互补局面 5.2.1不断完善疾病救助与大病保险 5.2.2试水商业医疗保险合作 5.3改进医疗保险支付与保障制度 5.3.1从后付制为主逐步转向多元复合型支付制度 5.3.2推进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增强报销规范 5.4加强医疗行业监管 5.4.1推进多种医疗信息整合与联网,升级医疗管理系统 5.4.2加大医疗相关部门抽查与惩罚力度 六、进度安排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