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满意度的景区智能化服务研究–以南京牛首山风景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7-28 02:07

文献综述

前言:

我国景区经过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阶段,现已进入智能化阶段。景区的智能化是旅游业服务现代化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实现智慧旅游的核心与基础。南京牛首山景区也以智慧旅游为依据指导着景区的建设,并在智能化服务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旅游者前往目的地开展旅游活动,其目的是获得旅游体验的满足感,它就来源于景区的服务质量。因此本文将在参考国内外已有模型和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测评体系去研究牛首山景区智能化服务的游客满意度,并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建议。

  1. 智能化景区概述

2006年新加坡提出了“智慧立国”旅游计划,实施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游客可通过各种渠道如手机、互联网等得到“一站式”服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和旅行规划及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韩国开发了“i Tour Seoul”掌上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定位服务、智能信息服务及丰富的附加服务如推荐旅游路线等。比利时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标识都市”项目,让带条码标识的不干胶沾满景区及景区周围店铺等,手机扫描条码就能获取景点线路导航。

2012年国家提出智慧旅游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战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国共确立了22家智慧景区建设试点单位,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均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九寨沟景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游客分流智能化管理;黄山的“智慧 服务”模式;北京颐和园实现了智能游客统计、四季花讯实时更新、实景导览等多个功能;支付宝更是推出了“旅游担保”服务等。

毕艳华、徐万成(2013)认为,景区智能化建设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景区进行全方位、高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将景区地理、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旅游咨询和各种社会服务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通过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技术等基础技术,整合景区信息资源,构建基础信息平台,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和信息化社区,实现公众服务信息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旅游景区管理服务、资源保护、营销推广、商业模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景区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1]

文立、文伟(2016)认为,旅游景区智能化内涵是利用物联网技术、3G/4G等移动技术、穿戴技术、虚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云存储技术等,实现景区内对人、物、景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管理、跟踪,从而达到智能化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的目的,其表现形式有:二维码、RFID、实景3D、触摸显示屏、O2O电子商务等。过去的信息化、数字化阶段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础,智能化是信息化、数字化阶段的推进和延伸[2]

谢双(2015)认为,智能化景区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数字化景区的基础之上,

增设了二维码扫描、全息幻影成像、3D 实景影像、信息聚合,以及多点触控显示屏和无线热点覆盖等,使景区更智能地为游客提供信息化体验和可视化的旅游信息。景区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智能化导航、智能化导游、智能化导览和智能化导购这四个方面[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联系客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