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Analysis of Euphemism of Death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文献综述

 2022-07-28 03:07

文献综述

1 前言

《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甚至还出现了“红学”。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等各个方面。对红楼梦中有关“死亡”委婉语的研究也十分广泛,富有较深刻的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本论文旨在从中国名著《红楼梦》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死亡”的委婉语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通过深入探讨小说中有关“死亡”一词的表达特色及其社交功能,从而引申出其体现的缓解焦虑、冲淡恐惧和误解等情感上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红楼梦》这部作品并对书中有关“死亡”委婉语有更深入的认识。

2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状况

作为中华文化的百宝箱,是了解中华文化最全面最便捷的文字途径,对中华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它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巨大里程碑,可以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直到今天,红楼梦依然对国内外的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红楼梦》在国外同样受到瞩目和喜爱,清朝乾隆期间,《红楼梦》流传到日本,随后又流传到朝鲜、越南等亚洲国家,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最为便捷的途径。1912 年, 法国汉学家莫朗在其《中国文学论集》中选译了《红楼梦》第一章从“ 女娲炼石补天” 到“ 甄士隐接济贾雨村” 一段。1933 年,旅法中国翻译家徐颂年在杂志上摘译了《红楼梦》的三个片段:“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林黛玉赌气铰香囊”“诉肺腑心迷活宝玉”。《红楼梦》于1 9 世纪传人法国。法国汉学家路易bull;巴赞和纪尧姆bull;鲍狄埃合著的《现代中国》中提到了《红楼梦》,对《红楼梦》的介绍出现在法国1885-1902年出版的《大百科全书》中。国外学者通过对《红楼梦》的翻译研究、以及语言学研究,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为中国古典文学读本《红楼梦》所写的前言中,称赞《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足以卓立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胡适先生作为新红学的鼻祖,在红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继之以后,很多红学家纷纷出现,红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红学家的层出不穷使红学界的观点大放异彩,芸芸大众在浩如烟海的红学著作面前只可以望洋兴叹,在众多观点面前无所适从。《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不凋零的鲜花,她以她的神秘性与艺术性吸引了古往今来很多文学儒士的研究兴趣。《红楼梦》的研究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为了能够让今人更加了解《红楼梦》研究至今的成果,用这个机会向大家展示《红楼梦》问世以来主要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以此来扩大《红楼梦》的影响范围,加深现代人对《红楼梦》的了解。

3 结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