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变中的困境——贾平凹《老生》创作论文献综述

 2022-08-31 10:08

《lt;老生gt;:历史归于文学创作新尝试的惊喜和遗憾》文献综述

摘要:对于《老生》采用的民间视角、多声部叙事等叙述模式以及其对宏大历史中的革命本质与扭曲人性的揭露这两方面的创作成功之处有零散的阐述和分析,笔者将在论文中对这两个方面的创作成功之处作较为系统的论述。所查阅文献中对于《老生》文本结构、人性书写、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老生双重身份的设定存在的不足缺少详细的专门研究,这给笔者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可能性。笔者计划针对缺少详细研究的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研究。

关键词:民间视角; 叙述模式; 文本结构; 人性书写

一、文献综述

贾平凹是新时期三十年来重要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对于新时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其研究也不断跟进。《老生》出版时,贾平凹六十二岁,可说是其老年之作,在此次创作中,贾平凹付出了诸多努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出了新的创作尝试。在查阅的两篇外文文献中,Alexander C.Y.Huang和Mo Yan都对贾平凹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不断创新和开创里程碑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目前查询的文献对《老生》的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老生、民间写史、人性、人物形象塑造、叙述模式(包括《山海经》的引用、多声部叙事)、文本结构。大多数文献对《老生》的创作新尝试给予了好评,只有少部分文献直言其中的不足,笔者认为对于《老生》将历史归于文学的尝试需要全面分析方能对历史与文学如何融合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接下来笔者将从《山海经》的引用、民间写史、老生叙述身份等方面阐述所查阅文献对《老生》的研究。

在诸多文献中,对《老生》中《山海经》的引用最为关注,论述最多,包括《山海经》原文的引用以及师生二人对《山海经》的解读。对于《山海经》原文的引用,大部分文献作者认为对《老生》的文本有着启示和比照作用。《lt;老生gt;:回归中国经典境界的惊喜与遗憾》(曹凤和,阿探,程华)中认为,文本以《山海经》作引,构筑了小说的宇宙观、时空观,以大道自然的运行、变数,与百年民间史话比照、交错,融合了抽象与具象。以《山海经》鸿蒙之初的混沌状态作比照,对历史与现实中人性偏极做了精到、准性的概括。荀睿在《贾平凹lt;老生gt;的叙事方式与历史建构》中也指出,《山海经》不但对《老生》的内容方面有着导入和渗透作用,而且对小说的叙事方式,历史态度甚至是哲学层面问题的思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费鹏、刘丽在《本土经验视阈下的民间写史——贾平凹lt;老生gt;的历史叙事》中指出,《山海经》从精神层面和结构体例上给了贾平凹启示,《山海经》是“一个山一条水的写”,而《老生》是“一个村一个村的写”。沈秀英则在《从历史之重到人生之叹——贾平凹lt;老生gt;解读》中指出,《山海经》给百年历史以及由百年历史上溯和下衍形成的整个大历史提供了一个更阔远的空间。从各篇文献来看,《山海经》无疑给《老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是贾平凹的一次创作新尝试,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海经》文本与《老生》文本之间存在两不相配的不适感,这也是笔者想要探究的一部分。

对于《山海经》原文后面紧跟的老师与童子的问答,徐玉松(《“老生”常谈,新意何来?——论lt;老生gt;的多声部叙事》)认为,师生二人在问答之间不仅完成了对原典的教学、解读,也引起了唱师的联想和回忆,发挥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李志荣在《lt;老生gt;批判意识研究》中也指出,《山海经》使四个独立的故事得以很好地衔接起来。《山海经》以及师生问答对于《山海经》的解读衔接文本的作用不可否认,但是这样的衔接是否与文本熨帖是仍需要探究的。

《山海经》的引用以及师生的问答是《老生》多层面叙述的其中一个层面。徐玉松在《“老生”常谈,新意何来?——论lt;老生gt;的多声部叙事》中指出,《老生》的文本结构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层次由《山海经》部分原文组成;第二层次由师生对话构成;第三层次是唱师的回忆。同时,徐玉松还指出《老生》采取了多声部的叙事策略,作者是最高层次的叙事者,其次是饱学之士的老师,最底层的叙事者是唱师。不同叙事者的声音在文本系统中相互交织,产生混响,为读者留下了多维的阐释空间。这三个叙事者中的唱师又是独特的存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