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诗中的“曲江风度”文献综述

 2023-10-26 09:10

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世称“张曲江”。存诗200余首,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是盛唐开元年间一代名相,同时也是盛唐清澹诗风的引领者,相业与诗文并举让张九龄在整个中国古代占有独特的地位。王夫之称“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玄宗谓“风度得如九龄否?”从此“九龄风度”见知玄宗而成为宰执荐引公卿、朝廷录用大臣的审美标准,成为盛唐士大夫文人人生的理想楷模,这种从容进退的旷达亦成为“盛唐之音”的美学内核。 张九龄其人其诗历来深受重视。前人对张九龄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据笔者搜集、参阅的文献资料来看,从1990年至2018年,国内各种学术期刊共发表有关张九龄的论文100余篇。经归纳整理,对于张九龄其人,张九龄与其他诗人的比较与接受,九龄诗的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成果如赵建明《张说、张九龄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接受》、姚帆《异果同心——屈原〈橘颂〉与张九龄〈荔枝赋并序〉比照对读》、刘占召《张九龄对盛唐儒学的承继与超越》、马东瑶《论宋人对“九龄风度”的接受》、熊飞《张九龄其人其事及其现代价值管窥》、马飞燕《张九龄〈曲江集〉研究概述》等。 目前对于九龄诗与九龄风度的研究略显单薄,文献资料不甚丰富,表现在以下方面:(1)仅就张九龄卓越的政治才能方面加以阐释、归纳其九龄风度,无外乎从他的敢于直谏、正直贤明、鞠躬尽瘁等几个方面并结合他为官的经历、政绩等,如王爱军《一代名相张九龄》、程宇昂《九龄风度:个性风采与道德人格的合铸》。(2)九龄风度与他的诗文成就分开叙述,阐述九龄风度的内涵,论述九龄诗的艺术特色,两个部分细看来并无太多联系,如《九龄风度与清澹诗宗——相业与诗文并举的一代名臣张九龄》、王树海、李谷乔《开元政坛文场元帅 盛唐清澹诗风先导》。(3)从张九龄某一阶段的经历总结其风度的某一方面,详尽却不够全面。如于展东《论张九龄贬谪洪州期间的心路历程》、蓝永常《试析张九龄贬谪荆州后的诗歌及其政治态度》、陈玉婷《论张九龄诗歌中的岭南书写》、吴夏平《张九龄荆州之贬的文学史意义》。

(4)专门论述张九龄诗的艺术手法与独特地位。如于建伟《浅析张九龄的五言古诗与概念隐喻》、刘顺《情深兴远:张说、张九龄山水感兴诗风论略》等。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当下对张九龄的研究,大都着眼于他卓越的政治品格,或专门致力于对其诗歌艺术手法的深入挖掘,很少有将九龄风度与他的诗歌创作完整地联系起来,因此本课题有较大的开掘空间。《诗序》云:“诗言志。”张九龄的诗中蕴含其精神境界与人生哲学,他的200余首诗就成了我们窥探其九龄风度的最佳资料。九龄诗内容丰富,多数诗歌表现其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艺术上托物言志,具有气象宏阔、天然壮丽之风,不仅注重声律和风骨的融合,而且善于创设雅致澹然、兴象玲珑的意境。高超的诗歌表达技巧让他的思想更加丰厚博大。同时,张九龄官宦生涯颇具传奇色彩,曾三进三退而进退兼济,心系天下,最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诗歌见证了他位致公卿、辅弼君主、以酬君恩的本能忠诚,更是他一生高洁人格的写照。 “九龄风度”,已让后人见识到其精神气度洒脱豁达、神俊庄严以及才华超群、远见卓识、心系天下安危、为国家尽责、对百姓尽心而笑看生死的风采,但这仅是“九龄风度”的一个侧面,他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他的进退自如的为政之道缘何而来,如何理解他既无所谓穷达之自由人生的渴望,仅凭史料、单一方向的研究不足以全面反映,他的诗歌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路,即研究他在人生不同阶段所创作的诗歌,探寻他内心“风度”的本源。他的创作成就高峰是在他政治生涯后期,即贬谪荆州、洪州等地时,这段时期他的诗思想最为复杂深刻,亦是本篇研究的重点。张九龄作为开元一代的传奇名相,“九龄风度”承载着九龄的历史功绩、刚直气节、政治远见和豁达从容;通过对其诗的深入挖掘,包括诗歌的艺术特点、思想感情等方面归纳出后人所谓九龄风度的深刻内涵,能够从更深层次揭示张九龄的人格节操、远见卓识,解释他既无所谓穷达之自由人生的渴望。同时,张九龄进退兼济、忧国思君、忠耿尚直的精神品质也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给当世从政者以更深刻的思考和警醒。参考文献[1]欧阳修.宋祁编《新唐书》 中华书局 1975年[2]陈玉婷.论张九龄诗歌中的岭南书写[J].韶关学院学报,2018,39(07):1-4.[3]姚帆.异果同心——屈原《橘颂》与张九龄《荔枝赋并序》比照对读[J].宜春学院学报,2018,40(05):94-96 121[4]周延.张九龄诗[J].东方艺术,2017(16):126.[5]廖瑜.“兴象玲珑”的诗境——略论张九龄诗歌之意境创造[J].文教资料,2017(23):4-5.[6]赵建明.张说张九龄对屈原及其作品的接受[J].中华文化论坛,2017(05):158-165.[7]段晋阳,刘阳.张九龄《感遇》诗研究[J].名作欣赏,2017(06):84-85 93.[8]陈建森.“九龄风度”与唐代文学的审美取向[J].文学评论,2017(01):111-119.[9]蓝永常.试析张九龄贬谪荆州后的诗歌及其政治态度[J].韶关学院学报,2017,38(01):26-29.[10]赵彩花.张九龄与禅宗[J].韶关学院学报,2016,37(09):6-11.[11]熊飞.张九龄其人其事及其现代价值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15,36(09):1-5.[12]杨贵章.张九龄诗歌之意美阐释——以《感遇》(四)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5):79-83.[13]黄寿成.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之谜[J].唐史论丛,2015(01):191-198.[14]刘明立.张九龄研究的新收获——顾建国《张九龄年谱》评介[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6):129.[15]王树海,李谷乔.开元政坛文场元帅 盛唐清澹诗风先导——试析张九龄对唐诗发展的贡献[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05):1-6.[16]王爱军.一代名相张九龄[J].领导文萃,2014(08):37-40.[17]刘占召.张九龄对盛唐儒学的承继与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01):126-130.[18]刘隆有.张九龄的咏月、咏兰诗[J].书屋,2014(01):24-26.[19]于建伟.浅析张九龄的五言古诗与概念隐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4):26-28.[20]刘顺.情深兴远:张说、张九龄山水感兴诗风论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5):89-91.[21]马飞燕.张九龄《曲江集》研究概述[J].图书馆论坛,2013,33(04):173-177.[22]李新兰.张九龄诗歌中体现的进退思想[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5):265-266.[23]吴夏平.张九龄荆州之贬的文学史意义[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00-103.[24]陈娇龙.一弯曲江品清醇——张九龄诗歌刍议[J].文教资料,2012(15):3-4.[25]李军.论张九龄诗歌的艺术特征[J].梧州学院学报,2012,22(02):57-64.[26]白茫茫.张九龄何故遭贬[J].紫光阁,2012(03):85-86.[27]程宇昂.九龄风度:个性风采与道德人格的合铸[J].韶关学院学报,2011,32(07):9-13.[28]于展东.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J].理论导刊,2011(03):111-112 40.[29]冯立鳌,何静.张九龄政治生涯中的文化信息[J].岭南文史,2010(03):39-45.[30]马东瑶.论宋人对“九龄风度”的接受[J].文学遗产,2010(05):78-88.[31]刘昫等撰.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32]顾建国.张九龄年谱[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资料编号:[6759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