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情与理中的苦闷之花——浅析《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悲剧文献综述

 2022-08-02 02:08

文献综述

在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是一位无法忽视的文学大家。她的作品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来看待历史的变迁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及女性自身的成长变化。国内外对于丁玲本人及《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书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

在国内,对于丁玲及其作品的研究早就开始,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四十年代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可大致分为早期的赞扬;划分为右派后对其的批判;平反后重新评价。

张惟夫的《关于丁玲女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研究丁玲的学术专著,主要收入丁玲被捕前后文章二十篇,这些文字涉及丁玲被捕当时各界的营救状况和丁玲早期文学创作的情况,对后来人研究丁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钱荫榆在《丁玲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一文中,认为“丁玲背负几千年中国女性的屈辱,又满含革命低潮的愤懑,她以一个lsquo;五四rsquo;新女性倔强的叛逆精神,开始在小说里为妇女而呼吁,而绝叫,描写她们不幸的生活、冲突的思想、骚动的情绪,控诉社会现实如何残酷地扭曲她们的心灵,她们又如何以个人的方式进行抗争hellip;hellip;这种女性自我意识,是历史、时代和社会生活造就的”

张白云的《丁玲评传》在当时也颇有影响,相比之前的专著,张白云较全面地给我们呈现出丁玲的形象,这专著收入关于丁玲的评论文字十九篇和丁玲自己阐述的一些心得和信件。

除了对于丁玲本人的研究,对其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化。

学术界将目光投向“莎菲”女士形象上。其中较有影响的研究者是茅盾和冯雪峰。茅盾在《女作家丁玲》一文上指出“莎菲们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是“lsquo;五四rsquo;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联系客服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