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14 08:07

文献综述

李银河曾经评价王小波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坛的一个“异数”,它既没有政治功能,也没有商业目的甚至没有一点娱乐功能,是一种“纯文学”,因此在上世纪,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王小波的作品不在文坛体系内,主流文学界是对它不予置评的。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在李银河和她的朋友的努力下,出版了王小波短篇小说集《黄金时代》,这本小说集的问世引起了文坛不小的震动,冯唐先生也曾赞叹到“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王小波的作品也就此渐渐走进了许多主流文学评论家的视线里。

在对《黄金时代》这本小说进行研究时,我首先参考的就是弗洛伊德的著作《弗洛伊德·性学与心理学》。之所以选择这本书,原因有二。其一,《黄金时代》这本小说里本身就含有大量性爱场面的描写。这与《弗洛伊德·性学与心理学》的内容不谋而合,我可以通过弗洛伊德的一些心理学理论去揣测《黄金时代》中主人公所作所为的心理目的,从而推导出王小波的创作目的;其二,王小波本人就是弗洛伊德的簇拥者,他的思想一直深受着弗洛伊德的影响,我相信王小波的书里一定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他的字里行间一定有着弗洛伊德的痕迹,那么通过弗洛伊德去研究王小波的作品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除了前人的著作,当代也有许多学者对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叙事手法和创作目的这两个方面。例如在创作手法方面,有的学者对“叙事时间”进行了研究,例如熊锦华先生在《叙事时间与艺术乐趣——从lt;黄金时代gt;看王小波对小说艺术的探索》一文中就指出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对故事时间进行了重新编排,这样的安排显现出了一种新的叙述乐趣,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而翟传鹏先生的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一文中,就认为王小波将历史故事按照话剧的方式一幕幕地展现给观众,给予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李单先生的《叙事冒险:王小波小说叙事策略研究》则是表明了对王小波大胆使用“狂欢式”描写手法的赞赏,正是因为这种大胆奔放的手法,才足以激荡读者的心灵,振聋发聩,引起当代人的反思。而马骁先生在《谈王小波lt;黄金时代gt;中的挑战书写》谈到,“王小波书写性爱和苦难双重主题,从容地展现他和他人的身心受难史,并运用反讽、戏谑、狂欢等手法给文革时期的史事变迁、人事乖张、情爱浮沉、性爱体验等予以阐释”,王小波肯定了人的欲望, 认可了性的合理存在,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而非万恶之源、罪恶化身,这是他的卓越之处,这是一种挑战式的书写。

而在中心思想方面,更多的学者们把目光聚焦在性爱与人性解放的关系上,有一部分学者从“性爱与生存”叙事内容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彭映艳先生的《性·寓言·生存对lt;黄金时代gt;中“性”的解读》认为王小波反其道而行之,在《黄金时代》中空前直率地描写性,借“性”来强调人的个性、探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这种反叛的描写必然会招致批评,然而王小波仍坚持“性是一个人隐藏最多的东西,是透视灵魂的真正窗口;对于性与生存联系的探讨中,王二与陈清扬的性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明火执仗的“破鞋行径”,是一种赤裸裸的生理行为,他们的“性”没有感情的依托,没有阶级价值观念的附属,他们行为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生存的价值所在。性的描写被升华到对“文革”的尖锐批判,是对人被异化为物的扼腕叹惜,透露着悲凉,启示着一种真实:生命正在流失。也有的学者在“勇于面对性爱的意义”方面进行了探究。例如在作品风格方面,刘祥先生在《王小波小说“性”叙事研究》提到,作家的写作态度,性文化观、性价值观、性心理、性审美趣向决定了他作品中性爱描写的态度是严肃的,而不是媚俗的。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谈性,是一种稀松平常的口吻。王小波在这些方面是健康、自然、客观、中立、寻常的,是还原本真的。在人物塑造方面,李爽先生的《女性的自我救赎——王小波lt;黄金时代gt;中陈清扬的形象分析》一文里提出陈清扬对性爱的追求和开放成功地塑造了她存在的意义,也为王小波的作品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而在社会意义方面,徐渭先生的《性、政治还是自由精魂——重读王小波lt;黄金时代gt;》一文中提出了性,政治与自由的关系,他认为“性”是自由的象征,而“政治”则是约束自由的一种表现,性与政治是相悖的,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当时黑暗社会对待性爱的打压,对于人性的压抑。而徐渭先生的这一观点不仅是王小波所坚持的,更是与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不谋而合。在米歇尔·福柯的《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狂史》这一著作中就指出理性和欲望是不可分割的,一昧地用理性强迫自己压抑欲望,只会引起自身的崩塌,“哪里有政治,哪里就有抵抗”,强制性的压制就像是紧绷的弹簧,要么彻底失去弹性,要么就会反弹的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是不愿意被世人所预见的。无独有偶,陈绪石先生的《知青小说、王小波与福柯——评lt;黄金时代gt;新视角》一文中就把王小波和福柯的观点结合在一起谈论,他认为王小波创作《黄金时代》是以福柯的眼光看待社会,因此“性爱”成了小说展示社会权力关系的舞台,也是他驳斥文革的最有力的武器。同时,“性爱”还是弱者挑战主流话语霸权,显示生命权力,获取生命乐趣的重要手段。学者们也持有这样的观点:性描写的背后是作者对人生存的思考,借“性”来强调人的个性、探讨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把性作为反抗权力的工具或窥视权力的窗口,这是一个很有力度的武器,性描写展现的的这个禁欲代,通过对性的描写来表达生活的真谛。对于性内容的研究,将传统的与当下的比较研究很少,在将来的研究中,可以更深的进入到当下的人们对于性的态度,既要恢复自然的语言,摆脱传统语言和符号的控制,同时要将正常的性描写与忸怩变态的色情区分开来,更要性提防性的语言被色情化和庸俗化。

除此之外,我也参考了许多其他文献,例如姚新勇先生的《“黄金时代”的重写与敞开——王小波的写作与现代新理性的重建》和谷丙水先生的《狂欢与启蒙》,从新角度“压抑性情感结构”去探究《黄金时代》的创作意义,他们试图将《黄金时代》放在历史话语的背景下,来细致的分析王小波写作对国人情感的解放意义与其经验理性和文本叙述之间的关系。

以上这些文献对我的论文的撰写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受益匪浅。我坚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目光将越来越开阔,人们的思想将不再封闭化、局限化,也会变得大胆、开放起来。国人不再习惯性的给自己扯一块“遮羞布”,我们终将意识到“欲望”并不是洪水猛兽。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有着“揭示内心”的作用,这本书的创作目的和意义会随着学者们的不断探讨,发挥它真正的作用,会带领新一代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大胆地追求本真,追求自由。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黄金时代[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