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与交通噪声控制的探讨文献综述

 2022-07-17 08:07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制造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逐步兴起的道路交通运输,在带来经济进步、生活便利的同时,亦带来了种种对道路周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连同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与以上几项并称为当今四大环境污染。诸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了针对交通噪声污染的探索和研究,在理论方面发展出了许多重要的基础性成果,在实践方面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建成了无数让人兴奋的成果。

为了处理和减少路面噪声,人们逐渐开始尝试通过建立噪声屏障,包括物理屏障和绿植等方式,同时针对低噪声轮胎和低噪声路面材料的研究也逐渐兴起。以上声屏障在应用上更加广泛和成熟,而低噪声路面则是近期全世界研究的重点,是仍有极大发展空间的一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通过模拟计算对路面噪声进行研究。其中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较早便开始着手低噪声路面的研究。SMA路面,专指采用沥青马蹄脂碎石混合料的新型路面,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出现,一种由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玛碲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间隙而组成的沥青混合料。9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将其进行了改良,并广泛开始在欧美国家使用。OGFC路面,专制大孔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60年代由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抗噪声性能,在上世纪80年代也开始在欧洲逐渐采用,其集料通常使用高粘度沥青或者通过拌合时外加高粘度改性剂获得。

在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中,Hai Yen Thi Phan[1]通过在越南的河内、胡志明市进行的一系列数据采集与实验研究,发现交通车辆种类对交通噪声的程度有个显著的影响。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河内与胡志明市,摩托车在城市交通车辆中占比巨大,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河内交通噪声问题严重化,同时交通车辆市区内鸣笛现象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文中通过将越南与日本城市的交通噪声污染和组成进行对比,也发现了两国显著的特征和差异。

R. K. Mishra[2]对印度德里快速公交走廊沿线的交通噪声排放进行了数据采集与分析研究,通过将实地考察和检测,与噪声预测模型相对比,找出相关差异,提出在道路沿线进行声屏障搭建等措施,以及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利用率,来改进印度城市的交通噪声污染状况。

二、国内研究现状

由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规定,为消除和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条文中部分环境保护设施系指主要为防治污染而设置的设施,如声屏障等;交通量增长情况系指通车后营运期间某一时间环境监测.统计交通量。并说明,公路环境保护设计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设计问题,它与公路各专业勘测设计密不可分,环境保护设计的许多具体措施不可能脱离主体工程设计对环境保护观念的落实,同时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又要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方案与对策。为使环境保护设计与公路主体工程设计、环境保护措施与工程措施间关系协调,以最少的环境保护投入达到理想的环境保护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必须进行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设计。[3]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中对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即声环境评价包括施工期噪声影响评述和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评价。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中规定,应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需要进行防治设计的声环境敏感点应进行降噪综合防治设计,并提出分期实施方案。[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