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宴饮叙事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14 08:07

文献综述

  1. 前言

最早的宴饮诗出现在《诗经》中,赋则在屈原《招魂》中有宴饮描写,文则商汤有《盘铭》,周武王作有《筋铭》,周公有《酒浩》等,小说则在《穆天子传》中有周穆王与西王母宴的描写。汉魏六朝时期,宴饮文学发展走向繁荣,11部晋代志怪小说中有69则宴饮描写,《搜神记》就占有33则。

对于志怪小说中的宴饮叙事研究,研究概况集中于这两方面。一,国内近现代对志怪小说中的宴饮叙事研究还较匮乏,多是集中于宴饮诗、文的研究。二,大多数研究角度较为宏观,多是对一个时期和朝代的宴饮文学的研究,缺少对叙事本体,特别是小说本体的宴饮叙事研究。所以,对《搜神记》中的宴饮叙事研究,主要是从对魏晋时期的宴饮文学研究中提炼出研究信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状况:

研究宴饮文学的单篇文章,著名的有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王瑶《文人与酒》、徐公持《药与酒》等文,涉及到了酒与文化、文学的关系,对魏晋名士风流有深入的探究。而二十世纪年代至今,以汉魏六朝宴饮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硕博论文共四篇黄亚卓的博士论文《汉魏六朝公宴诗研究》、蒋志军硕士论文《文选公宴诗类研究》、赵薪硕士论文《游宴与六朝诗文》、张英芳硕士论文《建安游宴诗研究》等,以宴饮文学中的诗歌或文为研究对象。

另外,现存单篇论文也多以宴饮诗为研究对象,如丁玲《论建安宴饮诗的功能—兼与诗经宴饮诗比较》其他的论文多集中以上论的游宴和公宴诗为研究对象如胡大雷《中古公宴诗初探》,胡中一《魏晋游宴诗文的演变与时代特征》等。可见对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的研究仅局限于诗、文中,对小说的研究也较少,且对于宴饮文学发展演变的文学轨迹以及环境背景、文化蕴含、文人精神,还有待深入探讨。在此基础探讨,我国对《搜神记》中的宴饮叙事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解析:

  1. 从其发展历史进行背景交代。宿州学院的张玮在《古代微型小说的流变》中从古代微型小说的发展历史中,表明《搜神传》的叙事特征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折射小说中宴饮叙事的写作背景和叙事特色;山东大学的李华在《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中,从汉魏六朝时期每个阶段的宴饮诗、文和小说的发展进程,突出宴饮叙事在志怪小说《搜神记》的发展流变。

(2)从宴饮描写的分类进行探讨。陕西理工学院的梁韶娜在《明清世情小说中的宴饮叙事研究》中,通过按宴饮的目的划分宴饮描写类型,并将作品中的宴饮描写分为节日(节令)宴饮、喜庆宴饮、游赏宴饮、人情交际宴四种类型。这对《搜神记》的分类模式有借鉴作用,如李华在《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中,通过对宴饮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是神与宴饮、鬼与宴饮、怪异宴饮。

  1. 《搜神记》本体的叙事特色结合宴饮文学的叙事功能进行解析。四川师范大学的赖扬在《叙事学视野下的〈搜神记〉》中,通过分析《搜神记》的叙事母题、叙事美学的表现形态、叙事技巧和叙事美学的审美效果,揭露了宴饮叙事在《搜神记》中特别的叙事功能;盐城师范学院的沈星怡在《近十年〈搜神记〉研究综析》中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表明宴饮文学的叙事功能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价值。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国内对《搜神记》中的宴饮叙事研究比较匮乏,乃至于对小说方面的宴饮叙事研究都是比较匮乏的。而且,研究的小说多为明清时期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对志怪小说的宴饮叙事研究不足,缺少微观角度的研究和叙事本体的研究。因此,在从事《搜神记》中的宴饮叙事研究时,不仅要注意研究的角度,还要注意小说本体中宴饮片段的研究,加强研究的精细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