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际观音造像的演变文献综述

 2022-09-03 10:09

《唐宋时期观音造像的演变》

摘要:东汉末年佛教信仰传入中国,观音信仰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佛教的中国化进程中观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教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兼容的同时促使佛教里头西域文化的一部分也在逐渐的本土化,而恰恰观音作为两种文化的桥梁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受到不同的文化交融或是人们不同的审美心理的影响。观音在造像、含义等方面与印度本土的观音大为不同。

关键词:佛教; 观音; 中国化;异同

  1. 文献综述

中国大陆对于佛教的中国化以及佛教中国化过程中观音菩萨所起的作用有许多。但是从观音的中国化——观音造像研究入手的则并不是很多,因此这是本文的一大难点也是一大突破点。

古印度的婆罗门教认为神马驹便是“观音”,婆罗门教称之为“马头明王”。在婆罗门教里面的观音原型是马,而佛教便有所不同。最早提及“观音”菩萨名号的是在汉译经典《成具光明定意经》。其中谈到佛的身边有三十位名为“明士”的胁侍菩萨。观音菩萨便是出现的最后一位。而在大乘佛教,即以阿弥陀佛为核心的诸多经典之中,观音菩萨同大势至菩萨并列为弥陀极乐净土中最重要的两位菩萨。在诸多的寺庙佛教造像同画像中,大势至菩萨同观音菩萨一同在阿弥陀佛左右两侧胁侍。

在东汉末年时期,佛教传入中国,观音信仰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支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众多的信徒为观音造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观音造像经历了由男相变女相、由组合造像脱离出来变为单独造像。但是印度的观音信仰同中国的观音信仰不同。其一便是印度观音以男相为主,据相关书籍记载,大致的原因为古印度等级制度分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舌、首陀罗四等。女性的地位基本上等同于首陀罗。在印度的宗教中,无论妇女如何,亦是无法得以解脱的,故印度的观音绝大多数是显男相的。而在中国观音菩萨的造像绝大多数是显女相的。诸如杨柳观音、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送子观音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观音信仰愈加中国本土化,观音造像则愈加的世俗化。而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便在唐宋时期观音造像的变化是由哪些因素来影响的,观音造像艺术又体现了哪些特点。

在我国唐朝以前观世音的像都属于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至于观世音菩萨在此世界多现女身道理有二:

1、观世音以多苦众生为救济对象,而在人类众生中,以女众的痛苦为最,因此多示现女身,与女子打成一片,而引导他们走向解脱大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