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账户与超前消费的关系
研究综述
摘要:从现实出发说明研究大学生超前消费的重要性。从心理账户角度来研究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心理账户是指人们根据资金的来源、支出的项目、储蓄的方式等因素,在心理上对资金进行划分和归类管理的现象。心理账户主要包含收入、支出和储蓄三个账户。超前消费在非理性消费范畴之内,对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研究则主要有经济学角度和消费者行为学角度两个方向。较多的学者以心理账户与消费决策为主题进行了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心理账户与非理性消费的关系,但少有人对其更加细节的关系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结果,在超前消费方面进行细化研究。
关键词:心理账户; 超前消费; 非理性消费行为;消费决策
近年来,“消费未来的钱”这种消费观盛行,曾经少数精英人士使用的信用卡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2016年10月左右网上爆出大学生“裸贷”事件,一时间“裸贷”成为热门话题。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分期购、校园网贷等电子信贷产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接受了新的消费观,网络信贷已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生活。
信贷消费是一种超前消费行为。超前消费是一把双刃剑,其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超前消费带来的危害。过度的超前消费危害极大,对个人来说,过度的超前消费会到导致负债累累,心理压力剧增,轻者连累家庭,重者选择轻生。就社会而言,过度的超前消费会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加之目前国家政策制度等不完善,过度的超前消费更有可能引发经济纠纷。
大学生作为无固定收入群体,其经济来源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的支持。当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或者经不住诱惑时,更容易发生超前消费行为,这其中不乏过度超前消费者。“裸贷”事件的发生更是对大学生过度超前消费行为的又一次警告。
由此,可看出目前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行为,尤其在超前消费方面,部分大学生无法很好的把握超前消费的度并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危害大学生家庭,也会对社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超前消费行为是有必要的。本研究拟从心理账户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心理账户与超前消费的关系。现将心理账户与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从中探究心理账户与超前消费的关系。
1 心理账户及其相关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献综述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