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Fi探测的高密度城市绿地空间工作日人行轨迹调查研究——以上海市4个绿地为例文献综述

 2022-07-18 10:07

文献综述

国外对城市绿地空间的研究较中国早,因此其相关方面设计理念比较成熟,对不同类型绿地空间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充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针对绿地空间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基础上,也有许多相关理论研究随之产生。

一、国外研究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国外学者就从空间布局方面开展了大量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研究,经过上百年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体系上以及技术方法上,国外关于城市公园绿地布局研究水平都处于成熟阶段。Mitchell[1]是最早将中心地理论应用于城市公园布局研究中,并从区位的角度进行探讨城市公园布局,来解释城市空间布局的一系列问题。McAllister[2]引入公平和效率的概念到公共设施选址研究中,并得出公平性比服务效率更加重要的结论。Bach[3]引入可达性概念,研究学校、消防站等节点的公共设施系统,得出一个区域拥有足够的这些设施主要依赖于这些设施相对于需求的中心位置,最后基于区位目标和空间行为原则得出十个解决定位分配问题的数学模型。在国外,早期对城市绿地空间的研究较为注重物质层面,偏重于城市绿地的区位分布。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研究更多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更加关注城市绿地的服务水平。主要是城市绿地空间可达性、公平性以及服务效率的研究。从社会和文化角度究城市地布同的合理使和公平性以及其服务的效率已经成为新的分析方法。

对绿色空间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是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传

统意义上的绿地调査费时费力,且很难获得时间上连续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技术。它将空同的概念引人传统的信息系统,将抽象的数据变成形象直观的彩色地图,以其特有的地理空间特征和各种统计信息表现力,使得GIS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交通运输、士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遥感的技术和方法迅速发展,多时相历史遥感影像的获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从遥感影像上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节和长期动态的数据,使得其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尺度景观变化及植被动态监测中[5]。目前,不同分辨率遥感影像被较多的应用在城市绿色空间信息的提取上。 Landsat TM/ETM 具有较好的时序性,国内外学者较多的将其应用在植被动态监测中,对理解城市植被的动态发展规律有很好的效果[6-7] 。SOT5数据目前在精细分类绿地提取上得到一定的应用[8]。SPOT-5数据与TM遥感影像融合后可以到的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提高分类精度[9]。Quickbird数据和 IKONOS数据因其高精度优势,其分类结果更加精确,可以多方面应用在的生态效益、规划管理等研究中[10],但由于其影像获取有一定难度,加之解译工作量较大,在动态研究中应用较少。

而Wi-Fi探针作为数据获取、收集、存储、处理以及管理的强大工具,为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现如今,Wi-Fi探针技术在国外多用于客流量的检测,完美地弥补了GIS在动态领域的缺陷。Lu[11]首先使用WiFi指纹识别算法对车辆进行定位,然后使用粒子滤波器对车辆进行跟踪。Mik-kelsen[12] 等人通过Wi-Fi探针技术研究了公交集客无线检测数据包的处理方法。马库斯-汉特[13]通过将WiFi包捕获工具安装在公交车上,对公交车乘客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最后通过网络将信息作为反馈传递给乘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