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中的"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7 09:08

{title}{title}

一、国内外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独立发表对中心问题的看法,进而相互研讨、相互学习,相互提升的教学手段。

它作为一种古老、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和对话、交谈具有同样的意义,即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彼此探讨,合作研究。

讨论式教学法历史渊源,在我国,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老先生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反三,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他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便正是通过对话、提问、循循善诱等方式,启发弟子学到知识与道理。《学记》中也有过这样的论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以,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些理论的提出都在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任务应该是“道”、“强”、“开”,不可“牵”、“抑”,更不能事事都“达”。毛泽东也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了著名的“10条教授法”。其中第一条是启发式教授法,最后一条便是讨论式教授法。

然而自科举制度以来,我们中国便开始广泛使用考试的手段来选拔人才并延续至今。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长期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与弊端。所以,如何能使中学物理教学产生实质性的突破,成了中学物理教师们如今不懈努力的方向。

我国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毫无疑问,讨论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无疑都具有极积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得出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探索法”、“程序启发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实验—讨论法”等,它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进行的。虽然如今的国内课堂物理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运用的还是比较多的。但那种比较系统研究讨论式教学法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真正建构起来。

在各类教育杂志上常常有学者发布相关的各类研究,如国内有学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它的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准备地针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与一般的课后讨论不尽相同。因为学生不仅仅是消化教师课上的内容,更多的往往是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自己去阅读搜集材料,准备那些教师尚未讲解的内容。”

2、国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西方,早早的就有苏格拉底的“反诘发”,他在教学过程中,从不给予他人正面、积极的回答,而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或其思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教学方法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辩证法,在其过程中就运用到了讨论教学法。还有在美国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奥斯本,他把科学讨论的方式加以改造和完善。发明了集体讨论的“头脑风暴法”,使它在美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全球创造学热的形成。其实,纵观20世纪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几乎每一项成果的得出都与各种不同形式的讨论有关,而差不多每一位科学大师都是科学讨论的热衷者。

在西方,由于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体系比较成熟,课堂操作的研究也比较到位。如今,西方国家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便是讨论式教学法。而在美国和日本的中学教学中,课堂讨论也相当盛行。俄罗斯的新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Michael S.Hale,Elizabeth A.City就提出:学生为中心的讨论,是指学生们通过对话探讨开放式的问题。教师作为对话的辅导者或向导,学生之间彼此回应,而不是回应教师。Stephen D.Brookfiedl,Stephen Preskill也提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组成小组,相互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在此过程中保持适度的严肃与嬉闹。

二、研究方向

自科举制度以来,我们中国便开始广泛使用考试的手段来选拔人才并延续至今。然而,在这种的应试教育下,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长期在初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便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不足与弊端。由国外的教育现状可知,将讨论式教学法取代讲授式教学法作为主导教学法运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所以,本课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如何将“讨论式”教学法合理有效的运用到中学物理的教学中。而现今,由于人们对高考制度的争论颇多,本文便针对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一系列的探究。

本文首先将通过查阅各种相关资料、文献等方式综述了讨论式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并界定了其概念、内涵及基本特征,并从理论的角度,深度剖析讨论式教学法赋予物理教学的意义,系统归纳总结讨论式教学法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它的作用。再联系高中生与高中教材的特点,论证了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还针对物理学科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特征,清晰表明了物理讨论式教学与其他学科讨论式教学的相似点与区别之处,点明了高中物理讨论式教学的独特性。同时也指出了其所面临的教学困境。那么,怎样才能够走出这种困境呢?接下来本文将试图通过进一步定义理解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以澄清人们对该教学法的种种误解,通过进一步丰富其内容、目标、评价体系和方法来帮助其在实践中得以更好的运用。为了将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表述的更加客观鲜明,本人还将结合亲身体验给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并加以对比,并在论文最后将这些教学案例加以分析并总结经验。

三、进展状况

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本人已经清楚的了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遇到一些难点问题。那么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教学如果只是通过一味的讲解,在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吸收程度上来说肯定不能起到很好效果,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会让学生增加一些理解上的难度,造成死记硬背的后果,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产生影响。如果在这时候将讨论式教学法运用到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则作为一个指导员的身份给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肯定会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极大的帮助。同时,还消除学生头脑中的片面的,错误的观念。

所以,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论的探索精神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与知识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以及合作意识,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之栋梁。了解了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后,本人制定了研究的基本步骤并进行了亲身实践。

首先,通过经验总结以及访谈、问卷等方式,从教师、学生、时空、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影响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因素。其次,本文将详细论述目标设定、内容选择、规则制定、分组、学生准备等讨论式教学实施前的准备。提出几点适合讨论式教学开展的内容,为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接着,本文将结合开展的教学实践,总结实施过程的必要步骤,教师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以及教师干预行为,这些对保障讨论有效进行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同样通过访谈、观察、问卷等方式,对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从积极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对讨论式教学的研究进行总结。

四、存在问题

由于实习时间短,工作经验不足,本人对高中物理教师教的情况以及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情况还不能准确深刻的了解。故对如何将讨论式教学法很好的运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上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的解决办法是大量的阅读充足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借鉴,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再则多多咨询导师,听从老师的意见,从而更好的完成本论文。

本人认为自己的研究还存在的不足是问卷的调查范围不够广,只是针对了一所学校,搜集的数据客观性肯定不够全面。对于这个问题我将找机会去其他高校以及通过网络发放问卷,搜集更多的更具说服力的资料,最后再进行统计分析。

五、主要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2-156.

[2]李宁.讨论式教学策略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1-4.

[3]赵国枫.讨论式教学的应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1-3.

[4]李道顺.关于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前景的思考.《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12期

[5]潘施雨、杨荣国、马永钊.浅析孔子讨论式教学方法.《魅力中国》,2011年20期

[6]姜永良.讨论教学法及其应用.杭州教研网,2004.

[7]张绍琼.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策略[J].中国教师,2007年11月.

[8]殷作模、费树雁.讨论式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策略.《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年10期

[9]孙伟运.素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04.

[10] M. Brekelmans, T. Wubbels, and H. Creton. A study of student perceptions of physics teacher behavior [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1990, 27( 4): 335-350.

[11] B. A. Crawford, J. S. Krajcik, and R. W. Marx. Elements of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in a Middle School Science Classroom [J], Science Education, 1999, 83(6), 1-5.

资料编号:[28703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