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酚酸B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初步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12 07:12

开题报告内容:

一、立题依据

近年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大概有20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约占全部死亡的百分之四十一。临床上常用的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恢复血供的同时,造成了更严重的损伤。这种病理现象就是我们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再灌注期间引起的心肌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可能导致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比较公认的就是氧自由基和钙离子超载学说。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系指各种因素导致心肌组织缺血,从而使心肌组织的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恢复血液后,原来受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反而呈加重态势,此种病理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仅就钙离子超载及氧自由基的产生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进行简单的综述。

1、钙离子超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972年 Sheen和Jennings[2]发现犬心脏冠状动脉短暂封闭后恢复血液的供应可引起细胞内Ca2 的富集,并首次提出钙超载学说。正常情况下,心脏主要通过脂肪酸的beta;-氧化和葡萄糖的有氧氧化供能。其中,约60-70%的能量源于线粒体自由脂肪酸的氧化。从产能/耗氧(ATP/O)比率看,糖酵解及氧化的效能高于脂肪酸氧化。在生理条件下,细胞外的游离脂肪酸通过CD36[3]进入胞质,然后在CPT1作用下进入线粒体发生beta;-氧化生成乙酰辅酶A,细胞外的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体4(glut4)[4]进入到胞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丙酮酸。丙酮酸又可以通过转运体进入到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二者通过共同的代谢产物共同调节心脏的能量代谢平衡。

缺血条件下,三羧酸循环发生障碍。此时,主要通过糖酵解供能,产生大量的乳酸,引起了细胞内H 的堆积。在灌注时,供氧恢复,脂肪酸的氧化迅速增强,糖酵解程度与缺氧时类似,但丙酮酸的氧化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细胞内乙酰辅酶A和脂肪酸的积累抑制了PDH的活性,进一步减弱了丙酮酸的氧化,造成糖酵解和丙酮酸氧化的脱偶联,导致更严重的乳酸和H 的堆积。总之,无论是在缺血还是再灌注阶段,心肌细胞内的ATP急剧减少,细胞发生无氧酵解明显增加,出现酸中毒。而此时细胞外的PH基本保持稳定,细胞内外的H 的浓度梯度差激活了心肌细胞表面的H /Na [5]交换通道的开放,钠离子大量进入细胞;细胞内Na 浓度梯度的改变又进一步引起了Na /Ca2 [6]交换通道的活化,从而导致细胞内钙离子含量明显增高。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膜表面通透性转化孔的开放,更加剧了细胞内的Ca2 超载[7]

心肌细胞内Ca2 超载引起心肌纤维过度收缩,线粒体出现功能障碍,活性氧进一步产生,从而导致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而诱导细胞凋亡[8]。二者相互作用,扰乱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当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能量的降低、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的存在,再加上膜磷脂的分解导致细胞膜流动性增加、通透性加大、外钙内流;另外,肌浆网膜的损伤、钙泵的失灵、摄钙的减少,也使得胞浆钙浓度增加,最终造成更严重的钙超载。

2、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产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