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立替康胃肠道毒性个体化分级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3-02-16 06:02

一、拟研究概况伊立替康(CPT-11,Irinotecan)是DNA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1998年获得FDA批准,用于标准化治疗方案后转移性结肠癌复发和恶化的治疗。

目前也与5-氟尿嘧啶、亚叶酸联合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

本品单独或者与其他药物联用对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脑瘤、胃癌、胰腺癌、子宫颈癌、卵巢癌等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对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尤为明显。

虽然伊立替康在癌症化疗上表现突出,但该药也存在延迟性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胃肠道副反应以及乙酰胆碱能综合征、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

临床调查研究显示,CPT-11的胃肠道毒性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现象。

40%以上接受伊立替康单独治疗的患者出现3-4度腹泻,并致化疗方案提前中止。

在使用含伊立替康联合用药方案FOLFIRI(CPT-11,5-FU,LV)进行结肠癌化疗的过程中,有超过30%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的腹泻,超过10%的患者出现呕吐。

胃肠道副反应的个体化已成为限制伊立替康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对胃肠道毒性的准确分级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时调整用药剂量,避免化疗毒性的发生概率,提高病人的治疗顺应性。

代谢组学是以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总和为研究对象,它能表现出生物体系整体功能或状态的最终结果。

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系统医学、精准医疗及药物安全预警的研究中,为药物毒性分级及预测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