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ALK双靶点激酶降解剂的设计、合成及表征文献综述

 2023-02-05 08:02

背景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FAK参与多条信号通路,对细胞生长、黏着、迁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有重要影响。

肿瘤研究表明FAK在肿瘤细胞的生存、远端转移、对正常细胞的侵袭、肿瘤干细胞的形成、肿瘤组织中毛细血管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形成等多个对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FAK被认为是抗肿瘤新药研发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多个小分子FAK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部分进入临床研究的FAK抑制剂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ALK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与配体结合后可以激活包括MAPK、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在细胞通讯和保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LK在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肿瘤中ALK可以发生突变,而且ALK基因可以跟多种基因融合形成癌基因,所以ALK也是抗肿瘤新药研发中的重要靶点,一个小分子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已被美国FDA批准上市,而且还有多个ALK抑制剂正处于不同阶段的临床研究中。

大部分的激酶抑制剂都是与激酶中ATP的结合空腔结合,因此激酶抑制剂的研发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在不同激酶间的选择性问题。

最初进行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研发时研究者们总是希望能发现高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但研究中发现大部分激酶抑制剂都同时对多种激酶有抑制作用,而且多靶点的激酶抑制剂常常表现出比高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更有效的抗肿瘤效果,主要原因是因为各个靶点间有可能会产生类似于联合用药的协同效果,而且有可能可以克服高选择性的激酶抑制剂易受突变影响、适用范围窄等缺陷。

以前激酶抑制剂对多个不同靶点的作用大多是在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时发现的,而不是专门设计的,对多靶点的抑制有些有利于抗肿瘤效果,但也有些会带来副作用。

由于多靶点抑制剂在抗肿瘤活性方面体现出的优势,现在进行激酶抑制剂的设计时常会专门设计多靶点抑制剂,这种思路在FAK抑制剂的研发中也已得到应用,FAK/ALK双靶点抑制具有优于FAK和ALK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一个FAK/ALK双靶点抑制剂CEP-37440已经进入临床研究。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细胞内的一种主要的蛋白降解系统,细胞内的大部分蛋白都是通过该系统进行降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