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旅游开发探析——以芹川古村旅游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8 10:08

浙江乡村旅游开发探析

——以芹川古村旅游为例

摘要:乡村旅游是指以度假休闲为主要旅游方式,依托乡村地区特有的人居环境、民俗文化、田园风光等旅游资源,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作为旅游吸引物招徕着城市及外地游客,以游居和野行为显著特色的新型体验式村野旅游形式。浙江作为全国最早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着重发展民宿经济,积极打造旅游特色风情小镇,当前,乡村旅游已然成为浙江旅游新的增长极。然而,在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当中,许多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以芹川古村的乡村旅游开发为例,在对芹川古村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问卷的基础上,通过与浙江省其他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景区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芹川古村开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具有可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芹川古村; 实地调研;开发建议

一、文献综述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简单的传统型游览观光旅游已然难以填补当前的市场需求,体验型旅游作为新兴体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众多旅游方式之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膨胀、环境退化导致城市人流开始向乡村倒流,“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新型旅游观念也在引导着人们回到环境更加优美、生活节奏更加轻松的乡村,因此,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工业革命带来的高压城市生活和环境污染,使得人们渴望从快节奏的紧张生活当中短暂逃离,回到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田园乡村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较好地缓解乡村地区第一产业的衰退、增加当地农业财政收入、解决当地农民再就业的难题,因而乡村旅游自诞生伊始便广受国内外各界学者的关注。

何景明等(2002)《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西方学者对于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过程。欧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曾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并提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然而,由于在西方乡村旅游活动的实践发展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难以用这个简单概念囊括的旅游活动与事件,众多学者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延伸条件与新的界定方法。尽管西方学者们对乡村旅游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上都认同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植根于乡村世界的“乡村性”是吸引旅游者的基础。随着体验式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低成本、短时效的乡村旅游。为此,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经历了萌芽、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各界学者对乡村旅游的讨论和研究也从简单的概念界定当中跳脱出来。王素洁等(2007)《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将近年来西方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要点:乡村旅游供给,乡村旅游者及其市场细分、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及其态度、乡村旅游影响、乡村旅游营销和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王素洁提出加强跨地区、跨文化的合作实证研究很有可能成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的主要研究趋势,并对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较于较早发展乡村旅游的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的乡村旅游真正意义上的起步主要归结于改革开放之后。由于起步较晚,又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加之国际上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界定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在此背景下,国内知名学者如郭焕成、何景明等都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讨论。其中,郭焕成(2007)《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中较为详细的概括了中国学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理解,并阐述了国内乡村旅游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背景,即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和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日益凸显、政府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等。在此基础上,张雪银(2009)《乡村旅游的类型探析》将国内的乡村旅游归纳总结出了七种模式,并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