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差异教学》文献综述

 2022-08-27 09:08

数学课堂差异教学

摘要: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但现在的课堂往往都是用同样的标准进行教学,教师做不到因材施教,学生得不到个性发展。因此现在,逐渐开始强调差异教学,强调课堂中的个性差异。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同,他们的个性不同,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得到的教育也会不同。而在很多其他国家,已经越来越关注差异教学,这给学生带来的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关注学生的差异,正确对待差异,就是关注教育公平,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差异; 教学; 个性; 因材施教

一、文献综述

1、差异教学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在的课堂都是按照教师同样的标准进行教学,使得不一样的学生都受到了相同的待遇,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这样相同标准的教学在长期下来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使得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也不能掌握知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潜能。在我国现阶段积极推出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关注学生的差异就是关注教育公平,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中央教科所华国栋研究院认为,差异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这个差异包括个体间的差异,反映在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差异教学要探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途径,尤其是在常规班集体教学中如何照顾差异,将共性与个性辨证地统一起来。既要考虑学生智力、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们非智力因素逐步成熟的需要。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使教与学两个系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教师的教更好地为每个学生的学服务。差异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强调教学的个别指导,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让他们在相互帮助中共同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多元文化追求“差异性的价值”,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

差异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结合了英美有关学习是心理要素的联想观点、欧洲大陆完形心理学(强调认知结构)和动力心理学(强调情感结构)的观点,是我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差异教学需要高效率的测查和及时的反馈,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有不少研究,如“个性差异与素质教育”(钟启泉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就分别从“表象方式”、“认知方式”、“记忆方式”、“思考方式”、“注意方式”、“反应方式”等侧面将学生的思维方式划分了不同的思维类型。“国内外有关思维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教育理论研究》2004.2)介绍了这些年国内外有关思维风格的内涵、要素和分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国栋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等著作又对学习困难学生、超常学生及残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进行了研究和论述.而在班集体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些学生的不同需要,国内主要进行了分层教学等方面的实验,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个别化教学研究、异步教学研究等。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也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针对学生不同思维差异教学策略的理论探讨还不够,实践层面也缺少规范的教育实验,以进一步应对学生思维差异教学策略进行论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