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白诗歌的英译版探究唐诗的英译文献综述

 2022-12-09 02:1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研究背景及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交流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避免的一大主题。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一直屹立在世界东方,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典籍。诗经,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曲等等无一例外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光芒,而唐朝作为中国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创作更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加之近来关于翻译“文化转向”观点的盛行,越来越多的翻译理论家投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皇冠上的明珠,其英译工作在当今世界日益频繁的中西文化交流更是占有重要地位,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世界诗歌艺术的发展和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代译界奇才许渊冲先生对唐诗翻译提出“意美,音美,形美”三原则,正反映了唐诗的本质特点。本文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详细探讨唐诗的文本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最后着重分析了几个影响唐诗翻译的非文本因素。

  1. 理论基础

关于“诗是否可译”的问题,历史上中西方的一些翻译家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杰出文艺界领导人茅盾在《译诗的一些意见》中表明自己的态度,他不同意简单的说可译或不可译,而认为有可以译的,也有绝对不可以译的,而可以译的也是“聊胜于无”而已。著名诗人兼作家朱自清在《译诗》一文中则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首先承认翻译较之于原文一定会有一定的损失,诗歌翻译则损失更大,然后得出结论:诗可不可以译关键就在于译成旳诗歌是否有存在的理由,并根据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此做了肯定的回答。闻一多在《英译李太白诗》中认为“好诗是禁不起翻译的,”就像一朵花,“采它就是毁它,美是碰不得的,一粘手就毁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强调,“既要译诗,便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围里找出个可能来”。

然而,受意大利一句谚语“翻译者及叛逆者(Traduttore traditore)”影响,许多西方理论家、诗人则持有“诗不可译”的观点,诗人雪莱在《诗辩》(Defense of Poetry)中认为“译诗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企图把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移植为另一种语言,就好比把一朵紫罗兰放入坩埚来检测其香味, 这一点与闻一多好诗如鲜花极为相似。弗罗斯特也认为诗的特质会在翻译中丢失(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则断定:严格来说,诗是不可以翻译的。尽管如此,近代以来一批批优秀译家唐诗英译的实践证明:诗歌翻译是人们所需要的,也是可行的。

  1. 研究手段

个案说明法,文中会就唐诗的特点举出个例,并就该例的英译进行分析。

比较研究法,文中会就不同意这对他一句唐诗的英译进场比较,并选出作者认为较好的译文。

文献资料法,文中会引用前人的参考文献。作为有力论据,同时也弥补作者在翻译理论知识领域的不足。

归纳总结法,文中会适当总结前人在唐诗英译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

四. 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