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语文辞书叠字释义存在的问题——以《汉语大词典》第七册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30 10:08

叠字研究与大型语文辞书的修订

——以《汉语大词典》第七卷火部为例

摘要: 叠字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古至今都具有研究的价值。而对叠字的定义历来颇有争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本文从个人研究方向对叠字进行了定义。同时《汉语大词典》作为大型语文辞书的代表,是汉语学习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但因编纂时各方条件的有限也存在些许瑕疵,自出现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和探讨。本文综合分析他人对《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提出的修订建议,得出以《汉语大词典》第七卷火部中的叠字为研究对象,从修正不确的释义、增补遗漏的义项、弥补孤证的不足、提前滞后的书证这四个方面来说明叠字研究对于大型语文辞书修订的意义。

关键词:叠字研究; 《汉语大词典》; 修订;综述

一、文献综述

叠字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又被称为“重言”、“重文”、“重语”等。最早见于《诗经》,对叠字最早进行收录的书籍是《尔雅·释训》。晋郭璞称之为“重文”,亦称“重语”;清王筠在《毛诗重言》中将《诗经》里的这一语言现象称之为“重言”或“重字”;清王念孙著《广雅疏证》在其《释训》篇中则将这类语言现象称为“重言”。可见中国古代学者对于叠字这一语言现象很早就已经注意到,并有意识的对叠字进行整理、归纳,体现出叠字研究的重要价值。

纵观古今研究,专家学者围绕组成叠字的单字是否有意义的确形成了两种分类。一种是指将两个音形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起来形成的叠音词即为叠字,单字没有实际意义,不可拆开理解而在重叠后具有新的含义,即“不叠不能用”。赵克勤先生在《古汉语词汇概要》中指出:“一种重言词虽然也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但这两个字只不过代表两个音节,它们与重言词的意义毫无关系。这种重言词只是两个单字的重叠,因此,又可以称之为lsquo;叠字rsquo;。” 在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就将这种称为“叠字”。朱广祁先生在《〈诗经〉双音词论稿》中指出叠字即重言,“重言是传统小学著作中使用的名称,指同一音节重叠起来构成的双音词”。

另一种是指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汉字重叠形成的重叠式叠字,其单字具有意义且与单字意义相接近,即“不叠也能用”。赵克勤先生在《古汉语词汇概要》中也指出:“一种重言词是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音词组成,重言词的意义基本上就是单音词的意义,这实际上是两个相同单音词的重叠形式,因此,这种重言词又可以称为lsquo;叠词rsquo;。”在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中,则将这种称为“叠词”,而且认为“叠字所构成的是单词,叠词所构成的是复词。”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出:“这类复词(叠字)以形容词为最多,又可分成两类:不叠不能用的是一类,不叠也能用的又是一类。”前者如“翩翩、盈盈、魏巍”等,后者如“缓缓、刚刚、真真”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