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文革”叙事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文献综述

 2022-08-30 10:08

论严歌苓“文革书写”中女性群像的塑造

文献综述

摘要: “文革书写”作为严歌苓创作无法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愈发引起文坛的关注和读者的兴趣。其中姿态各异的女性群像既展现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细腻繁杂的女性世界(“雌性”世界),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了解作者“深层诉求”的窗口。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严歌苓作品及其“文革书写”的研究情况作一个整理综述。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人性 ;当下意义

  1. 文献综述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严歌苓的创作一直保持着髙产状态,作为一位新移民小说家,严歌苓有其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体验,其作品也如其人一样具有别致的品味和坦诚直率,因此她的文字往往富有深度且易引起共鸣,多部小说也被翻拍成影视作品并获得各种奖项,在海内外拥有极大的声誉。因严歌苓的高产及质量的相对较高,学术界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当代文坛上关于严歌苓创作的研究近十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她被评论家誉为“华文创作最细腻最敏锐的小说家”、“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女作家”及“华文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作家”。严歌苓的作品之所以在海内外受到大批读者的欢迎,包括评论家的高度评价,是因为其作品始终渗透着对文化和人性的自觉思考,人性的书写是其创作中不可忽略的、持续存在的独特品质。无论是对文化还是人性的思考,她都穿过表面的浮光掠影尽可能探究深层本质,并用精湛的艺术化手法向读者呈现一个有关人性探寻的神秘复杂世界。

国内学界对严歌苓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性、跨文化写作、女性意识及作品结构几个方面。

首先,严歌苓作品中对人性的不断探寻和反思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发表于2006年3月刊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张勇所作的《现代性与人性的交战一一读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与陈思和的《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一一读严歌苓的两部长篇小说》(原载于《严歌苓文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1月)都是从严歌苓小说中的人性探究来讨论其寓意的深刻性。陈思和在《人性透视下的东方伦理》中认为严歌苓的《人寰》是一部用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来反省自己生活里的旧有经验作品,是有关人性、魔性互置的反思佳作,用西方文化的视角独特解读、审视了东方的人性、伦理和价值观。

其次,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和跨文化写作同样吸引了海内外评论界的眼光。载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第2期余学玉的《文化错位与人性迷失一一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lt;花儿与少年gt;》对严歌苓笔下失语的边缘人做了深度剖析。2005年4月四川出版社出版肖薇的《异质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书写一一海外华人女性写作比较研巧》与2010年9月武汉大学出版的周颖菁的研究著作《近三十年中国大陆背景女作家的跨文化写作》中,都有提及严歌苓的移民创作,并对其双重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海外生活的日子是严歌苓大量创作的时期,严歌苓中年移居海外的生活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块新国主,每天接触的东西都是新鲜的,都是刺激,即便遥想当年,许多往事也蟲得新鲜奇异,有了一种发人省思的意义。”异域生活切换后的作家,有着更为敏感的创作嗅觉,回顾故土往事也有了与之对比的海外生活,视野逐渐变得更为开阔。

再者,有关严歌苓女性写作和女性形象分析的作品也可圈可点,2004年《华文文学》第六期李培的《雌性的魅惑一一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将严歌苓一系列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了一次总结和比较,挖掘其女性形象身上所具有的原始的雌性特征及其体现的寓意。有关此方面的论文还有发表在2000年3月《山东大学学报》的刘艳所作《异域生活的女性言说一一严歌苓创作品格论》、2005年3月《华文文学》缪丽芳的《巧性bull;母性一一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情节分析》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