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30 10:45:48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科学课程已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强调了科学实验教育。若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全方面的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课堂中强调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方面,来研究《科学》课堂中实验教学的改进举措和提升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科学》; 实验教学

引言

新世纪之初,科技的成长与前进使得经济快速成长、社会高速前进,这也使得科学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趋重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竞争。当今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中,公民科学素养水平所占权重越来越大。因而,科学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大力提高普通民众的科学素养。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开始对初中科学进行了改革,其核心要义即自主科学探究。

跟随美国改革的步伐,科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国内也掀起了一股浪潮。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我国在2011年《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教育,而绝不是专门培养专家、学者的教育,其课程基本理念即: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以及反映当代科学成果[1]。同时强调,科学课程内容的组织应突出“整合”和“探究”两大特点,并且提出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STSE等新四维课程目标。从中表明,在新课程背景下,无论是科学课程本身或者是科学实验的内容,都应与传统的科学教学以及科学实验教学有极大区别。科学课程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实验教学的要求变得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也从验证性教学转变为探究性教学。

基于这样的教学目的及其课程基本理念,初中《科学》对各学科领域进行了合理设计,主要内容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五大主题,并根据这五大主题,将初中科学分为六册书,共24个章节[2]。

二、国内外科学课程标准对比

在科学课程内容方面,我国主要包含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内容;而美国的科学课程则尤其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这一点可以从他们的课标的主体结构主要包含理论和工程学中看出;新加坡科学课标在综述部分具有特色,不仅编写了科学课程的框架,还对21世纪能力框架进行了说明,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三个国家的科学课标均涉及了技术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各有不同和侧重:中国在技术方面的目标要求是学生理解技术的重要性、辩证看待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倡导全体公民参与科学技术事业;美国则更加强调实用性,提出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注重学生使用工具和构建模型;新加坡的技术目标除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技术的能力,还提倡用信息交流基础(ICT),重视发展学生的21世纪能力。

三、科学实验在中学科学中的作用

科学实验,是指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干预和控制研究对象的变化,而观察和探索科研对象有关规律和机制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实践形式[3]。而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又为科学实验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即通过科学实验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保持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望,理解基本的科学内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STSE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以及科学的世界观。

初中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