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与小学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21 11:08

《支架式教学与小学语文审美素养培养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审美素养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成为研究与关注的焦点。但是审美素养培养的方法仍然是单一的,效果如石投水。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审美素养培养和支架式教学的相关文献出发,结合教育部的方针政策和先进的教育经验,总结小学语文审美素养在国内发展的现状,考虑支架式教学与其融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支架式教学

审美素养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其培养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与实践成为教育界的关注焦点。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审美教育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如何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将审美素养的培养真正纳入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去,亟需得到学术研究和实践验证的支撑,以下是笔者关于审美素养培育的文献研究。

  1. 审美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西方的缘起

“审美”一词源于希腊,本意是通过感官的知觉。柏拉图在“理念论”中提出“美是联接可感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的桥梁,hellip;hellip;对于美的爱就成了灵魂的主要功能与灵魂回忆理念的途径和条件”。[1]

美育概念是在西方率先被提出的。诗人席勒于1793年在他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中首次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并提出“把美的规律看作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人的精神自由,并把审美的国度视为最高的境界。”[2]这部巨作为美育学科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审美教育在国内的引入与发展

在中国古代,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相关的概念,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教育家们已经在追求美与善的统一,其主张的审美教育主要体现在诗教与乐教上。孔子在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数、书)中,置“乐”仅次于“礼”之后,突出了美育的地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