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综述
摘要:自20世纪七十年代起,国外对数学史的研究从理论走向HPM教学实践,我国于2005年开始出现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研究,但在实践中长期存在着教师对数学史重视程度不够、史学形态难以转化成教学形态、理论研究者与教学实践者缺乏合作等诸多困境。文章叙述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包括概念界定、现实与理论基础、方式方法以及内容与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章总结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提供对策指导,以实现数学史融入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发挥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数学史 小学数学教学 现状 对策
一、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概念界定
(一)数学史的概念
数学史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与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对于深刻认识作为科学的数学本身以及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1]]
(二)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界定研究
1972年,在第二界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之关系国际研究小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简称HPM,现在通常指“数学史与数学教学之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小学HPM主要有六大研究主题,其中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案例开发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2]]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小学教师认为讲数学故事、介绍数学家、介绍数学历史名题就是融入了数学史的数学课堂。但汪晓勤认为“融入”表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数学史的运用。他提出了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四种运用方式,只有使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方式来运用数学史,才称得上融入了数学史的数学课堂。反之,若教师在课上仅仅简单呈现数学史料,如讲述一则数学故事,介绍一位数学家,而其他教学内容与数学史无关,那么这就不是一节融入数学史的数学课。邹佳晨认为正面界定一堂课是否融入数学史比较困难,如果去掉教师引入的故事或人物介绍不会对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显著影响,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仍旧可以达到,那么这节课就不属于融入数学史的数学课堂。[[3]]蔡宏圣亦对数学史的“运用”和“融入”作出了有意区分,他提出两种数学史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方式,其中一种为“融入式”,是指数学史内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成为数学文化的载体、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海外汉语教材中的呈现文献综述
- 论亚伯拉罕式信仰文献综述
- “二次元”文化与品牌传播结合之道文献综述
- 日本在华养老产业现状分析和借鉴;中国における日系高齢化産業の現状分析と参照文献综述
- 《无声告白》中的交流缺失问题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文献综述
- On the Duality of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Darkness 论《黑暗之心》中的殖民主义双重性文献综述
- 国内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Studies on Multimodal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文献综述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文献综述
- 西方工业化背景下《木马赢家》中亲情关系的异化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