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心理适应调查及政府行动文献综述

 2022-09-04 09:09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心理适应调查及政府行动

摘要:国外相关文献研究主要包括新市民适应的内涵和适应模式两个方面,适应的模式可以分为内化迁入地文化的适应模式和在迁入地构建自身文化的适应模式。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失地农民社会化研究以及失地农民城市适应研究三类。最后综合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农民;市民;适应;研究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直接针对失地农民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但从相关文献看,有关移民适应性的部分研究可供借鉴。这类研究主要包括适应的内

涵和移民适应的模式两个方面。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最早使用了“社会适应”这一名词,他认为“生活即是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调适”。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过程,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社会适应(socialadaptation)是个人和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Scott把适应看作是人和环境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把适应分为主观方面和社会方面。主观方面指个体对环境的满意,社会方面指个体通过努力获得的某一社区中的地位(Scott, 1985 ) a Ward和Kennedy则把适应看作是跨文化的产物,认为有两种最基本的跨文化调整模式即心理调整和社会文化调整。前者指心理上的舒适和满意,后者与社会技能相关,指成功应对新社会的能力(Ward, Kennedy, 1993 ) 。

按相关学者的基本取向,移民的适应模式可以梳理出“同化论”与“多元文化论”两大流派。主张“同化模式”的学者大多认为,跨境移民在接受国一般要经历定居、适应和同化三个阶段。适应的过程中,有的移民可能较先获得“成功”而得以提升自己在移入国的社会地位,最终褪尽自己的“异性”而被主流社会接纳为“自己人”。这些“先进者”作为同源移民族群的榜样,将为其同伴积极仿效。于是,越来越多的移民将接受主流社会的文化,认同于主流族群,进而实现完全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持多元文化论观点的学者开始批判“同化论”,认为“同化论”忽视了移民的能动性,移民自身文化的再生产。多元文化论者十分乐观地认为,只要真正、全面实施多元文化政策,移民在迁入地的社会适应就不存在问题,而当今世界上诸多民族、种族、宗教矛盾都可迎刃而解。但随着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多元文化论”亦受到了批判,认为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不仅仅是“文化问题”,往往与经济、政治相关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