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文献综述

 2022-10-29 08:10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研究

对近十年间相关学者在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上的研究文献的总结,归纳来看,主要集中在两门学科的学者对此研究比较深入,一类是医学类的研究,侧重于对空巢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的医学专业分析;还有一类就是从社会学视角出发的研究,此类研究多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及人口学等角度出发,研究的问题也比较深入。本文从三个维度出发,即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国内外相关研究、研究方法,国内外共同关注维度等方面进行概述。

关键字:空巢老人 生活质量 综述

一、前言: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 1.8亿,占总人口的13 .26 %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老年人口比重上升了2.9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 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导致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有一些是每个出现老龄化的国家所共有的,也有一些是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而产生

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行。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中国人口生育率得到有效控制,加上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中国人口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重大转变,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中国跨地区人口流动导致的部分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流动加大,大量适龄劳动力进入发达城市工作,农村只有老人,小孩和妇女留守的状态,农村地区老龄化严重。同时,由于发展不平衡,发达城市如上海经济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其人口结构呈现发达国家所有的老龄化趋势,老龄化情况也较为严重。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中国独有的国情,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是发达城市还是欠发达城市,老龄化问题都将是每个地区要面临的严重挑战。

2006 年末中国政府第一次以白皮书的形式发布了关于老龄事业的发展状况,体现了政府对老龄事业的重视,表明了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积极态度[1]。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探讨也在升温,学者们多参照中华医学会建议使用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包括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家庭和睦、心理卫生、社会交往、生活满意度等 11 项内容。关于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目前己经有不少成果[2-3],但有关空巢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状况,以及其与个体特征及外部支持关系的定量研究还是为数不多。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认知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能被理论界普遍接受的权威定义。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评价,既有客观标准,也有空巢老人自我感觉的主观指标,不同区域、年龄、文化和职业的空巢老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标准也有很大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内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目前对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有限文献中大体可以发现,此类研究多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些特定城乡社区的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实证描述,并试图分析其影响因

素。但此类研究的数据基础和分析维度较为狭窄[4-5],影响了我们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二、基本概念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