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安置社区养老服务研究——以Y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9 03:09

拆迁安置社区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

——以Y社区为例

摘要:拆迁安置社区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产物,其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与成熟,体现出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向城市养老服务体系转变的过渡性,同时也有高度可塑性,鉴于其相对弱势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和农村传统养老方式的基础上,开展符合拆迁安置社区实际的养老服务工作以更好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及城市化的协调性。

关键词:拆迁安置社区; 社区养老服务; 城市化

一、文献综述

(一)拆迁安置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仅仅30年左右,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转变为老年型,到20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21世纪后,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达11%。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峰值25%,解决大量人口的养老需求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家庭结构出现了高龄化、小型化趋势,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家庭养老模式已无法单独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依托社区的养老开始受到重视。史柏年指出社区养老是指由正规服务和社区志愿者及社会的支持对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和援助,而使老年人不必住院或隔离,让其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维持自己的生活。2000年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多个城市试行社区居家养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与传统,把公共养老保障服务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村土地、房屋被征用,进而形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群体。拆迁安置社区是在城市化浪潮和地方政府扩张的冲击的双重动力下产生的。该类社区的形成体现了急剧的社会变迁,兼具了城市和农村的双重性质。拆迁安置社区的出现晚于城市社区,其养老服务体系是与城市社区的体系一脉相承,但由于其弱势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经验和农村传统养老方式的基础上,开展符合拆迁安置社区实际的养老服务工作。这类社区的老人却面临这一个尴尬的境地,从以土地养老的农民变成了城市居民,作为社区生活的主要参与者——老人群体,作为一个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兴群体,是介于农村与城市老人群体之间的过渡性群体,则因“特殊之特殊”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对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