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平台的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思维阅读与能力拓展文献综述

 2023-11-16 11:11

文献综述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2008年,美国教学设计师 David Penrose 对微课程( Micro - lecture) 理念作了系统阐释,很快在实践层面就出现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成为热点。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相比 Penrose 提出的微课程,胡铁生从教育信息资源的角度深化了微课程的概念。

作为在线课程以及未来教学资源发展的新形式与新趋势,微课程正受到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根据微型学习理念等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全景化学习观,微课程将在与现实教学情境的整合上发挥更大的优势。此外,可汗学院、TED-Ed也是在线课程的一员。可汗学院最大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在于应用微视频和相应的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改变传统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合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特殊性,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TED-Ed 将课程与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系统等融合为一体,通过允许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自由编辑视频,真正激发人们自主学习的热情。翻转课堂的提出,较好地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解决了网络课程所存在的一些主要弊端。学生课前利用微课视频在家学习新知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大家一起研讨,深化知识的理解。

目前,国内中小学微课基本上是以支撑“翻转课堂”为主要应用方向,相应的微课资源也按照这样的方向设计和开发的。主要支持的是课前完成知识预习,为课堂上交流讨论奠定基础。这种做法不太适合于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自主与协作方式完成知识的学习任务,对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也不是很适合。此外,大多数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中,微视频的讲解质量不是很高,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普遍存在着非常大的盲目性。

如今,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蓝墨云班课”的出现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且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能够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进行讨论、交流、互动,从而免去了使用电脑客户端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的麻烦。同时教师可使用“蓝墨云班课”随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督促,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经验值了解到他人的学习进度,产生一定的良性竞争教师可使用“蓝墨云班课”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和学习资源,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随时接收任务,自主完成任务;教师使用“蓝墨云班课”发起“答疑讨论”或者“头脑风暴”,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平台,学生使用“蓝墨云班课”提出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查看往届学生的作品,并在完成作品后提交到“网络教学平台”上。

北京大学的郭文革教授曾将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到“教育技术基础”课程中,通过网络开展教学,形成了结构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说明,混合式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化综合实践教学。另外,面对类似于“蓝墨云班课”这样的新型教学工具,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做出改变来接纳和正确地运用它们,从而优化我们未来的教与学。

在这样的混合式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电磁学思维阅读与能力拓展部分,把在课堂上难以讲授、难以演示的教学部分以重点知识微课、重点实验微课、习题讲解微课等形式展现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例如,电子的发现及电荷量的测定、静电现象的应用、接触电势差、温差电现象、生物磁学、地球的磁场、磁效应及其应用、磁流体波等等这些,仅靠课堂40分钟是难以讲授清楚地,这就需要学生课后自学。但是通常来说,离了课堂,很少有学生自主钻研。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各种微视频在混合式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上与学生课下建立联系。

显然,在课堂之外,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 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以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物理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电磁学思维阅读与能力拓展部分的教学更是如此。将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实践,可改变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弊端,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培养学生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课外创新实践成果反哺大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