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三元化合物的制备与光电器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07 03:08
  1. 背景:二维材料(石墨烯、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黑磷、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对于体相材料而言,二维材料具有超薄结构,使得其热量、载流子、声子输运被限制在二维平面内,表现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化学现象(二维电子气、量子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等)。二维材料所具有的能带可调、与光的强相互作用、天然柔性等一系列的优势,使其在新一代电子、光电子以及柔性器件中具有非常诱人的前景。

    意义:虽然二维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报道的主要集中在一元(石墨烯、磷烯、锗烯等)或者二元(MoS2,WSe2等)二维材料。二维三元材料(2D ternary compounds: 2D TCs)相对于二元或一元的二维材料而言,由于第三种元素的加入使得化学计量比及晶格结构发生改变,被赋予了性质调控的新自由度,展现出新颖而独特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兴趣。2DTCs 一般分为三元过渡金属族硫化物(Ta2NiS5、Cu2WS4 等)、过渡金属磷硫化合物(Fe PS3、CoPS 等)、三元氧化物(Bi2O2Se 等)、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Ta6AlC5、Ti7SnC6)和铜-铟-硒系统(CuSbS2、GaInSe2等)等。

    1.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2. 如何合成二维三元化合物;
    3. 研究该化合物的光电性质;
    4. 如何将其应用到光电器件上。
    5. 选题背景和意义:
    6.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目前制备二维三元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液相合成法、以及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1. 机械剥离法

剥离法因具有很高的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于二维材料的制备中,它主要包括机械剥离和电化学嵌入辅助剥离两种方法[53-55],其中机械剥离最为常用。剥离的块状单晶一般是通过 Bridgman 法以及化学气相输运(chemical vapor transport: CVT)法制备的。 一般通过机械剥离获得的二维材料保持着原始的结晶状态,并且表面比较干净。此外,与机械剥离相比,电化学锂嵌入辅助剥离在大规模制备二维材料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虽然剥离具有简单便捷的优点,但是很难控制剥离之后样品的厚度和尺寸,并且在大批量生产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1. 液相合成法

液相合成法是大规模制备二维材料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胶体化学法,热注射法和溶剂热法等。Gupta 等人采用一种简单的胶体化学法,通过使用Cu(acac)2、SbCl3和 S 作为前驱体合成具有不同厚度的 CuSbS2纳米片,并且系统地研究了 CuSbS2纳米片的尺寸、形态、厚度与反应时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CuSbS2纳米片的生长过程是由范德华相互作用驱动的。正交相的 CuSbS2每层由共价键合的四个“原子层”组成,相邻层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一起。高分辨透射电子镜图像确认合成的 CuSbS2纳米片具有很高的结晶性,平均晶格常数为 0.72 nm。热注入是合成二元三元材料的另一种有效且容易的途径,需要相对短的反应时间和低压环境。液相法也有自己的局限性,通过液相合成得到样品组成不均匀、微粒易团聚、微粒直径分布宽等。

  1.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CVD 合成的样品具有高结晶度、大尺寸以及均匀性良好的优点,因此 CVD 被广泛应用于二维二元材料的合成上,但是目前有关 2D TCs(二维三元化合物) 通过 CVD 合成的报道却很少,如何在合成过程中控制其组成结构成为关键。而最近在对二维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Cs)的研究最近发现了有趣的物理现象,包括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山谷极化和二维超导性,这表明功能器件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在众多可用的化合物中,只有少数化合物被合成,如Mo和W基的TMC,通常是通过硫化、硒化、硒化和碲化的金属和金属化合物。由于其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前体的高熔点,许多金属锰很难生产。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用模压盐辅助的方法制备陶瓷粉末,这种方法最近被用于促进单分子层WS2和WSe2的生长。在此,我们证明了模压盐辅助化学气相沉积可以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二维(原子尺度)的TMC。

下面简单阐述三元过渡金属硫化物(三元TMC)的一些性质。

三元 TMCs 的通式可以简单的描述为 Marsquo;M”(1-a)X2,其中 Mrsquo;和 M”代表两种不同的过渡族金属元素,X 代表 S、Se、Te 等元素,a 的取值在 0 到 1 之间。三元 TMCs可以视为由两种不同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所组成,由于相应的二元化合物中仅仅含有一种过渡金属,因此在形成三元的 TMCs 的过程中可能导致原来的二元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发生严重的畸变。以 Ta S2为例,Ta S2拥有 1T 和 2H 两种不同的相,这两种相均具有六方晶系的结构,并且有很高的晶格对称性,如下图a和b所示。每个Ta 原子都位于六个 S 原子组成的六方配位体中心,而每个 S 原子与三个 Ta 原子最近邻。而随着 Ni 原子的掺杂,一部分 S 原子和 Ta 原子被 Ni 原子取代,TaS2的晶格发生畸变,形成 Ta2NiS5,导致每层的厚度增加。Ta2NiS5 每层包含了“三个原子层”,中间的 Ni 和 Ta 原子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的 S 原子形成四面体和八面体配位,因此每层的Ta2NiS5 可视作有无数个 NiS4和TaS6单元构成(下图c)。沿着a轴方向,NiS4和 Ta S6单元排列成线性的链状结构,而沿着c轴,这些单元形成 Z 字形的链状结构,每个 NiS4单元被两个 TaS6单元隔开(下图 d)。Ta2NiS5 的结构可以通过一系列 Z 字形链状结构来进行简单的描述,其中由两个 Ta S6八面体单链组成的[TaS6]二聚体链与[NiS4]四面体单链周期性地相互连接。而这种扭曲的链状结构赋予了 Ta2NiS5 优异的各向异性电性能。

文献中合成了47种化合物,包括32种二元化合物(以过渡金属Ti、Zr、Hf、V、Nb、Ta、Mo、W、Re、Pt、Pd、Fe为基),13种合金(包括11种三元、1种四元、1种五元),以及2种异质结构化合物。其中详细阐述了盐是如何降低反应物的熔点,促进中间产物的形成,提高整体反应速率的。文库中的大多数合成材料都是有用的,因为合成的单分子层NbSe2和MoTe2样品的超导性以及MoS2和ReS2的高流动性提供了证据。

化学气相沉积法生产TMCs的一般生长过程,根据金属前驱体的质量流量和生长速率的不同,可以将二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生长分为四种不同的途径。金属前驱体的高质量通量为根据生长速率合成具有小(路径I)或大(路径II)区域的大规模连续单层多晶薄膜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金属前驱体的低质量通量导致了不同尺寸的离散单晶单层。低生长速率导致单晶中心和边缘装饰有原子团簇的小晶体(路径 III),而高生长速率导致大单晶(路径 IV)。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