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title}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趣味性课堂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审视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分析研究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课堂是主渠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是被动的,学生思维的火花常常被认为是干扰教学秩序的想法而被扼杀,他本人也会因此而被打入冷宫。根据入学阶段积累的原始材料,及授课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成绩难以有一个理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低下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几乎为零,他们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一点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的模式化,也使一部分同学产生了“这些内容不教我也会”的轻视思想,达不到一种“我不来听这一节课,会是一大损失”的效果,激不起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上课思想不集中,致使成绩难已有所突破。还有就是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本身差,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对同学的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喜欢 |
有趣 |
一般 |
较难 |
不喜欢 |
|
班级人数(40) |
10 |
16 |
6 |
5 |
3 |
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上都存在着很多大问题。因此我基于一些典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其现状以及基本特点,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总结出如何改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使之生动活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国内同类研究概述
近年来,在国内,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人很多。研究涉及:提高课堂有效性、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课堂情境创设等等方面。例如:2008年西南大学的王爱凤发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研究》,提出“第一,《标准》应明确提出评价情境的一些关键标准;第二,教参应该加强对相关情境的分析;第三,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丰富情境创设的培训内容”。 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的鞠丹发表的《数学游戏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提出“在教学中适度地融入数学游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更好的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初一和初二阶段比较适合较多的采用数学游戏,较适合使用游戏的知识有:有理数和整式的加减;图形认识初步;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勾股定理和四边形”。 2012年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夏君发表的《超级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出“超级画板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方面,超级画板起到了巨大作用”。 2014年河北师范大学的柴改改发表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认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重视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初中生应加强初中生的智力训练和非智力的培养”。 2014年黄冈师范学院的祝翠发表的《基于“乐学”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出“学生应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会学到乐学;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创设“乐学”课堂情境,改变评价方式,注重教学反思;从外部环境来看,和谐的教学氛围,多样化的教学媒介,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灵活的教学方法,良好的家校沟通都是促进“乐学”课堂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三、评述
从上述可见,国内对于初中数学课教学案例的研究主要从提高课堂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策略、初中数学课堂活动设计等几方面展开,这些研究理论性强,使新时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开拓性进展,也为后面的学者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案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研究有据可依,有所参考。
但是针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兴趣的课题研究并不多。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所以,我决定从提高课堂趣味性入手,查阅文献,分析大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归纳总结其特点,分析大多初中数学课堂枯燥的原因。追根溯源,借鉴成功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从课堂语言、课前导入、数学情境等多方面提出一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趣味性的方法。在使学生对初中数学课堂兴趣盎然的同时,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也能如期达到。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王夏君.超级画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王爱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鞠丹.数学游戏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祝翠.基于“乐学”思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4年.
[6]王丽玮.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1998年12期.
[7]尹凤霞.让课堂教学活起来[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8]Lewis C, Tsuchida , I. A Lesson is Like a Swiftly Flowing River: Research Less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Japanese Education[J].American Educator,1998.14-17amp; 50-52.
资料编号:[28684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趣味性课堂
一、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数学教师必须审视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分析研究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框架。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具有完整性、针对性、简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类教学活动情况,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课堂是主渠道。教师和学生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往往是被动的,学生思维的火花常常被认为是干扰教学秩序的想法而被扼杀,他本人也会因此而被打入冷宫。根据入学阶段积累的原始材料,及授课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成绩难以有一个理想提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低下而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几乎为零,他们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一点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数学教学的模式化,也使一部分同学产生了“这些内容不教我也会”的轻视思想,达不到一种“我不来听这一节课,会是一大损失”的效果,激不起对学习的兴趣,造成上课思想不集中,致使成绩难已有所突破。还有就是部分同学的学习基础本身差,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
对同学的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