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理经济学的供给需求模型—以汽油价格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30 02:09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汽油是现代经济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血液。虽然随着气候与环境的恶化,人们为了减少碳排放,开发了诸如氢气、太阳能等一系列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但其市场占有率仍然不高,汽油依然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能源,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汽油的供求与价格也就成了社会关心的焦点。但众所周知,汽油价格波动大,影响因素多,牵连甚广,很难通过建立简单的供给需求模型来实现其供求的预测。国内外的学者通过一系列研究,在继承与创新中,对汽油供给需求模型的确立进行了探讨。

(一)国内关于汽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国内汽油供给与需求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

从预测的时间长度来看,主要分为短期预测和中长期预测两种。张姝慧(2010)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来预测石油未来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在短期内,她采用了趋势外推法,结果发现中国短期石油供求缺口很大,严重依赖进口。在中长期,她分别使用了灰色预测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进行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在中长期,中国石油的缺口将会继续扩大,甚至会威胁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张丽峰(2006)主要对我国汽油供给量和需求量进行了中长期预测,采用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变权重组合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灰色系统模型对国内能源的供求关系和结构进行了预测,也得出了中国石油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的结论,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能源替代方案。吴勇(2010)对石油价格决定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对其长期影响因素(如供需、库存等)、中期和短期影响因素(如原油期货的持仓量、金融市场的情况等)以及其他因素(如战争、国际关系等)都作了研究与探讨。虽然涉及的因素非常多,但作者根据其产生影响的时间长短,将它们分为三组,分别建立了回归。结论认为,其长期影响因素和其他突发因素对汽油价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中期和短期因素对汽油价格的影响则相对而言不是很大。分时间长短分别采用不同的预测方法的做法是十分值得借鉴的,有利于将一些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在长期会产生较显著影响的因素考虑在内,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还有学者并没有着眼于短期或长期的角度,而是在预测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和优化。

国内学者最常用的方法是灰色预测模型。张英杰(2016)在分析总体能源供求平衡现状的基础上,除了利用灰色预测模型之外,还利用马尔科夫转移方程优化了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无偏灰色马尔科夫预测模型,该模型可对汽油的需求量进行测算。何悦(2018)采用了灰色GM(1,1)模型来分析国内能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并且采用了平均弱化算子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获得了国内能源供给量和需求量增长的灰色参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文章还利用Vensim作为仿真平台,根据模拟分析法对国内未来20年的能源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类似地,翟玉鹏(2015)也采用了GM (1, 1) 预测方法,预测了未来能源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并对比了生产与消费总量的缺口,对未来能源开发和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认为资源的储量与分布、技术水平、政府投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变化及老龄化的问题都会影响未来中国能源的供给与需求,应予以高度重视。上述文献中采用的灰色预测模型虽然具有操作简单、预测精度高的优点,但是在做数据量较大的长期预测时,容易发生较大的误差,甚至脱离实际。因此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除此之外,常用的还有系统动力学方法。张传平、刘乐(2015)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石油供需预测的SD模型,并通过模型有效性检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我国石油需求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供给量的增长速度,石油严重依赖进口,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系统动力学方法克服了灰色预测模型的部分缺陷,适于处理长期性和周期性问题,即使数据不足也能进行推算分析。但处理精度不高,预测并不一定准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