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对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31 10:01
{title}{title}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机制多样,其中细菌产生耐药质粒(R制粒)是主要耐药机制之一。我国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不少中药具有抗菌活性,而具有副作用小、很少发生耐药现象等优点,逐渐成为抗菌治疗尤其是抗耐药菌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中药的质粒消除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 1983年徐建国等报道用黄连素消除去污染小鼠体内痢疾埃希菌的R因子; 1985年陈小英报道用大黄素消除金葡菌的耐药质粒。

目前用于消除耐药质粒的中药多为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类药物, 如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马齿苋、射干等, 以及相关的复方制剂如止痢灵、三黄片等。也有其它种类的中药如大黄、苍术等。这些药物经试验证实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故用之R质粒的消除试验。

中药的质粒消除多用单方,例如:陈群等报道,黄连对去污染小鼠体内大肠埃希菌R 质粒消除,口饲黄连24 h, 其R质粒消除率为1.71~2.43%,。黄连作用48 h, 其消除率明显提高到12.57%~5.29%。王云等报道,马齿苋、金银花提取液对绿脓杆菌PA11株R质粒体内消除,作用48h和72h R质粒平均消除率马齿苋为2.15%、金银花为12.25%;金银花水煎剂对绿脓杆菌P29株R质粒体外消除率为0,体内消除率为8%。鞠洪涛等报道,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 %和4.20 %。于军等报道,射干提取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A11株R质粒体内外均有消除作用。张文平等报道,千里光体外作用24,48,72 h后, R质较消除率分别为: 0.2%,2.2%,3.8 %,小鼠体内作用24,48,72 h 后R质粒消除率分别为0%,3.1%,14.4%。

有些复方对质粒也起到了良好的消除作用,从目前的试验来看, 复方消除率要高于单方消除率。陈群等报道,黄芩和黄连作用24h, 对大肠杆菌R 质粒的消除率为5%~2. 42%, 延长时间至48h, 消除率为26. 14%~22. 57%。项裕财报道,大蒜芦荟混合液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R质粒在体外均具有消除作用。此外, 用复方中成药---三黄片作为消质剂消除大肠埃希菌的R质粒, 其消除率可达31%。

在中药消除R质粒的研究中,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消除率过低, 往往只有10%~20%。中药消除剂往往是依照中药抗菌试验(确定亚抑菌浓度) 的结果来选择, 所以多数中药消除剂为抗菌能力强的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类中药。但由于抗菌与质粒消除的机理是不相同的, 中药抗菌能力的强弱与其对细菌质粒消除率的大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还不清楚。因此, 消除剂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要从根本上提高中药的消除率, 在于深入研究中药消除质粒的机理。中药成分的质粒消除原理均未查明 是否具备抑制DNA合成的作用? 在何种途径上抑制? 还是存在其它的作用机制? 这些都是在中药质粒消除的研究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药抗菌抗质粒具有较好的前景,但目前中药抗菌抗质粒作用的研究还比较少, 基本上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要获得适用于临床的中药消除剂,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本研究将以常见的中药为材料,研究其对临床常见的病原菌质粒的消除作用。

试验总体要求:

实验目的:研究鱼腥草和盐酸小檗碱对细菌质粒的消除作用

实验材料

2.1菌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2.2试剂和药品:卡那霉素、鱼腥草素钠片(上海青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盐酸小檗碱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实验步骤

3.1 耐药菌株的筛选

选取6株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用LB液体培养基制备成菌液,分别涂布于平板,用小镊子分别夹取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药敏纸片,37℃培养18-24h,筛选出耐药菌株。

3.2 MIC的测定

(1)药物配制:取适量鱼腥草素钠片和盐酸小檗碱片,分别用灭菌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280mu;g/ml的溶液。再用灭菌蒸馏水倍比稀释成浓度为0、20、40、80、160、320、640、1280mu;g/ml的溶液。

(2)含药物平板的制备:分别吸取上述各种浓度药液1.5ml于无菌平皿中,加入LB固体培养基,制备成药物平板。

(3)试验菌与点样:采取平板稀释法,每种耐药菌对应7支试管,标号,每管加9ml蒸馏水,高压灭菌。利用倍比稀释法将1ml菌液加于1号试管,混匀,从中取1ml菌液加入2号,以此类推,至第7号试管。将药物平板分区,标记菌名,分别用接种环将试验菌对应点种于系列药物平板上。

药物

药物浓度(mu;g/ml)

MIC(mu;g/ml)

1280

640

320

160

80

40

20

0

鱼腥草素片

 

 

 

 

 

 

 

 

 

盐酸小檗碱

 

 

 

 

 

 

 

 

 

         

3.3耐药菌生长曲线及亚抑菌浓度的测定

生长曲线测定:采用摇瓶法,接种5ml已培养6h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于装有95ml的LB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立即取2ml于分光光度计上测定OD600,此为零时的读数。将锥形瓶置于摇床上,37℃恒温,200-220转/分振荡培养,每小时取2ml培养液测定OD600

培养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OD600

 

 

 

 

 

 

 

 

 

亚抑菌浓度测定:将培养基配成药物浓度为1/2MIC、1/4MIC、1/8MIC,采用摇瓶法测定,操作同上。

3.4 质粒消除

制备药物平板,鱼腥草溶液和盐酸小檗碱溶液浓度均为亚抑菌浓度。取9支试管,每管加9ml蒸馏水,高压灭菌。利用倍比稀释法将1ml菌液加于1号试管,混匀,从中取1ml液体加入2号,以此类推,至9号试管。将第9支试管的菌液涂布于药物平板,37℃培养24h,待长出单个菌落后,挑取单个菌落100个,以影印培养法,依次转接于含卡那霉素(5mu;g/ml)的药物平板上以及不含药物的平板培养基上, 37℃培养24~48 h,观察并记录结果。

参考文献:

[1] 王春华,周铁忠,张正莹,等. 甘草、黄连等五味中药对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63-67

[2] 宋波,刘颋,吕丽艳,等. 苦参、黄芩、乌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菌抗菌活性的研究[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6):507-513

[3] 陈群,陈南菊,王胜春. 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1):37-38

[4] 张文平,曹镐禄,张文书.等. 千里光水浸液对大肠埃希菌R质粒的消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2929-2930

[5] 陈群,王胜春. 黄芩和黄连对大肠杆菌R质粒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J]. 广东医学院学报,1998,16(1-2):1-3

[6] 周长林.微生物学实验与指导,第二版[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77-281,110-111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