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著提高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mitigation rate,ORR)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1]。
然而,由于缺乏准确有效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其整体单药有效率并不理想,且费用普遍较高,也常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2],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故而寻找准确有效的可以预测免疫治疗预后效果的生物标志物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肿瘤突变负荷(TMB)简介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指特定基因组区域内每百万碱基当中所检测出的体细胞各种非同义突变的总数,或在肿瘤细胞基因组中,所评估基因的编码区发生置换、插入和缺失性突变的总和[3]。
一般来说,体细胞突变的逐渐累积会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从而产生异常蛋白,异常蛋白又会使肿瘤上产生特异性新抗原[4],也即是说TMB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肿瘤产生新抗原的能力和程度。
当产生的新抗原较多时,会有助于肿瘤细胞被活化的CD8 T细胞识别,从而触发靶向肿瘤的免疫反应[5],所以肿瘤组织的突变负荷(TMB)越高,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也就越高,TMB与ICIs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6]。
另外,随着对TMB的进一步探索,TMB作为生物标志物对ICIs疗效的预测作用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7],并且TMB与PD-L1具有相对独立性[8],即二者对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预测有互补作用,这使得TMB作为新型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免疫治疗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肿瘤突变负荷(TMB)的影响因素肿瘤突变负荷的本质为突变的累积,所以影响TMB的因素和影响突变的因素基本一致。
首先是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层的人TMB存在一定的差异,年龄越大则TMB相对越高[4]。
此外,如吸烟、紫外线照射、接触致癌物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糟糕的空气质量等因素均会使TMB有所升高[9]。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