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中国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分析文献综述

 2022-09-08 11:09

国内外传染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 背景

法定报告传染病是指各政府在其传染病防治法规内,条列出特定项目的传染病发生时,医师或医疗机构需向卫生主管机关作出报告,并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治疗甚至隔离等措施的传染病[1]。中国的法定报告传染病通常具有病情严重、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1]。当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和威胁不断增加,重大传染病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中国人口众多,在应对传染病和有效防治传染病等问题上仍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

历经了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暴发流行后,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了传染病防控和疫情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于2004年 12月 1日起开始实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它明确界定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权力、责任和违规处理办法[2]。但是,中国人口流动性较强,给传染病的防控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有必要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根据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水平,根据其发病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疫情的发生发展,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随着中国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及公共卫生体系的日趋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一个国家对传染病的防治的能力与效果的好坏,被世界公认为是评价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保健事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3]

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调整部分法定报告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疾控发〔2013〕28号),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将甲型H1N1流感从乙类调整为丙类,并纳入现有流行性感冒进行管理;解除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4]。目前法定报告传染病共计39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

传染病不仅损害人类健康,还因为其具有传染性,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为了解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现状,更好的掌握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12~2016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进行分析。

二、传染病的相关分析与研究

根据以往的文献数据,可以大致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传染病的分析情况,以期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次的分析有所启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