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正版电子书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5 09:07

文献综述

2.1关于电子书的研究

电子书(electronic book)简称e-book,这里的电子书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视频等进行数字化处理,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实现娱乐、休闲和交流体验的网络书籍。电子书通常会引起歧义,被当作电子阅读器,电子书是一种电子内容价值,电子阅读器则是一种硬件设备。本文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对正版电子书(内容价值)购买意向的影响因素。电子书一词, 最早出现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 由美国布朗大学 Andries Van Dam 提出。Siriginidi Subba Rao(2004)将电子书定义为数字形式的文本,即一本书转换成数字形式。安小兰(2012)在《电子书概念辨析及其意义》中指出1998-2002年间,学者常常将电子阅读器等同于电子书。2002至今,将电子书定义为书籍的内容以电子形式提供给读者。研究界虽然承认硬件设备为电子书必不可少的载体,但已经普遍意识到内容才是书的本质特点, 以硬件为主的电子书概念已经不被采纳。Harold Henke(2002)调查读者对电子书的认知,一部分人将电子书籍与专用的阅读设备等同起来,消费者理想电子书特性为:翻至尾页、标题页、关键词检索、标记等功能。

2.2关于数字阅读行为的研究

李新祥(2013年)在《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中发现数字时代有相当比重的读者对数字阅读颠覆纸质阅读的观点不太认可。同时他还指出数字阅读的付费意愿有所增强,但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易观《2017中国移动阅读市场年度综合分析》指出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用户每天在午餐时段和晚上睡前时段最为活跃,在此阶段看电子书的人数最多,用户阅读习惯生活化、碎片化趋势明显。移动阅读用户在教育和学习和日常消费场景下使用频率更高,偏好更强。赵珊珊(2015)年在《国外数字阅读行为研究》中认为数字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这一观点仍存争议,数字时代的读者因为资源和技能等原因较少标注电子资料,在深度阅读时常常将它们打印出来。

2.3关于我国电子书产业的研究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规模、态势及趋势分析》中指出电子图书的收入规模、用户规模、产品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发展态势迅猛。郭楠(2015)在《我国电子书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中指出2014年电子书仅在数字出版全年收入中占一小部分,整个产业处于摸索阶段,同时她还指出了电子书产业存在产品优质化不明显、出版商无法主导收益分成、产业链各环节分工不明确、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盗版猖獗等五大问题。而徐会波(2012)在《我国电子书市场发展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以美国亚马逊电子书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例》一文中指出我国电子书产业存在电子阅读器价格偏高、优质内容缺乏、版权和盗版问题突出、对国外行业规则缺乏了解、市场混乱和竞争白热化等五大问题。李镜镜,张志强(2013)在《国内电子书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也认为电子书市场虽然增速快,但是规模很小。国内电子书市场仍然以阅读器这一硬件为主导,电子书内容产值仅占0.5%。认为应当注重电子书终端和平台建设,同时也要注意优质内容。

2.4关于电子书盗版问题的研究

通过搜索来看,许多研究提出要加强电子书版权保护和管理,但是对于盗版问题的实际研究很少。消费者对于盗版电子书的态度和购买行为的研究寥寥无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