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调查文献综述

 2022-12-04 03:12
  1. 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中国,财政补助和医疗收入难以保证公立医院的正常运行和盈利,药品高额的加成收入成为医院的重要补偿来源,“以药养医”已经形成,医药费用增长过快,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许多卫生行政单位和医院(包括卫生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抑制措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而面对医药改革的浪潮,不少医药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了其中,出现了配送权买断、药房托管、股权合作等医院药企合作的新模式,本文拟对这些医院药企合作的新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对于这些新模式利弊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有效而合理建议。

  1. 研究手段及方法

本文主要应用文献分析法和模型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

文献分析法。研究整理目前国内关于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资金管理的文章,归纳整理了现有的药品采购模式,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模式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的方式研究调查国内医药企业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法,归纳总结

前为止医药企业参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式,并对其中利弊进行分析。

  1. 文献综述

自从2009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入,十八后新一轮“医改”继续推进,而刚刚过去的2016年的两会,也明确了继续深入进行医药分开的政策。虽然政府为此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深层次改革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长期以来的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以药补医”、“以药养医”等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与医疗服务体系合作中形成的不对等关系制约了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学界和政府部门对此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形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既有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原因,同时又有市场调控和国家投入不足的原因。经过分析认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是破解“新医改”难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医药企业参与的改革主要有:药房托管,门诊药房剥离,统购统销,股份参与等模式。

陈信强认为药房托管在保障医疗机构效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药品的流通秩序,提高了医院药房管理水平。药房托管从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医疗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托管模式。而袁妮则认为,当前医院竞争压力大,药房托管并未直接的解决医院自身的经济效益问题,而仅仅改变了药房的管理模式,如同隔靴搔痒,只是治标不治本。

2005年,武汉市在北湖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医药分开的改革试点,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万佳乐等医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从而将药房剥离,并交由医药公司独立经营、药房收支由医药公司单独管理和核算。同时医药公司租用房屋,支付较高对价,取得常用中西药品的经营权和管理权。该模式实行之后,门诊量稳定升,药品价格便宜了许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也提高了不少。但徐敢认为这种模式并非真正的医药分开,对于基层医疗的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基层医疗中心能够获得至少不低于原药房销售的收入,而且医药公司在试点的改革中有不少作秀的成分。

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模式,股权并购模式需要医药企业具有强大的产业链,雄厚的资金成本。而且此类医药企业基本都是在看中医疗行业虽然回报率一般,但行业的声明周期持久,稳定性好,属于永续经营的产业。同时医药产业具有社会刚性需求的特点,而有反经济周期的特性,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产业发展反而好,同时医疗行业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