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视野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南通大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3-10-11 03:10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外地方高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2015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明确了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强调创新对于引领发展的重要作用,将其放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支撑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形态变化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将成为人才培养改革和突破的重点。本文以南通大学为例来研究在“双创”视野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与定义。杨囡(2015)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行业需求为根本,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分析对应工作岗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将其任务化、项目化,融入到相应的课程体系中,体现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唐德淼(2017)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双创”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到创新创业是指基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创新想法而开展的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含义是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目标的培养活动。许祥建(2018)在《地方高校“双创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中指出创新教育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意识,主要从思维模式、学生情感、学生人格等方面着手。创业教育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提出的概念,它主要是着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给予一定的启发和培养,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具备应有的心理素质、知识储备和相关能力。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教育更加的注重实际,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在高校教育中有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有意识的获取新知、有意识的采取新的方法,勇敢的接受和面对创业的成功或失败。

2018年《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指出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创新创业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打造“双创”级版,推动创新创业的高质量发展,既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活力,还有利于创造优质的供给,扩大有效的需求,对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程术兵,章翠萍,许时高(2017)在《高校独立学院“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指出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共同影响下,“双创”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作为地方高校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刘天(2018)在《高等院校“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指出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双创”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和必由之路。这是对于当前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进步、创立企业发展及社会思想导向都是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意义的。当前我国仍沿袭着一种只注重书本教育而轻视开发能力教育的模式和制度。这种教育严重忽略了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根本就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无法在当前社会就业艰难的环境下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积极开拓思维,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努力探索和积极研究新的管用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由来已久,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概念,认为创业教育将是21世纪青年除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李强(2018)在《双创背景下高校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中提到创业者创新性的将现代化网络技术与创新创业结合起来,使得创新创业的形势变得更加多样化、可行性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 ”“创客”“新常态”等专业名词的出现,大众创业相关的体系、政策都在不断完善。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大量的创客涌现在中华大地上,各种形式的创业基地先后建立与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和发展后,我国大众创新创业的基础体系已经逐步完善,关于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也落实到位。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的情况如下:1)国家鼓励政策和补贴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了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各项鼓励政策,各个省市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对于创新创业工作者予以一定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同时,建立各项制度措施,减少创业创新者承担的风险。2)对创新创业者的服务不断全面,不仅仅组织创业创新者学习国家政策,减少他们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负担。同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创业园地,积极建设创业园区和高新创业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技术和平台。

国外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张典兵(2015)在《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中提到国外高校探索形成的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创新人才培养的项目模式。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设立的本科生科研计划主要有“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赫斯学者计划”、等 ;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科研项目主要有“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和“新生研究指导计划”等不同形式。2)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侧重点的不同开设了相关课程。3)创新人才培养的科技园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英国的剑桥大学科学园、牛津大学科学园、赫尔大学科学园以及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园等。4)创新人才培养的导师制模式。据统计,牛津大学目前有教师 1366 名,学生约 15500 名 每位导师平均一周要辅导学生一次,每次时间大约一小时。另外,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规定每位教授都应当拥有一定的科研项目,都要指导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教授要承担大约 50% 的研究生的学费,而学生则需要完成教授规定的相关科研任务。李建卿(2015)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启示》中也指出英国的BTEC 模式(the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与传统教育相对应,BTEC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即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刘秋明,刘磊(2018)在《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研究——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中指出在双创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机制建设还不完善。各高职院校就如何实施好双创教育工作,缺乏对双创教育 体系的研究,缺少对双创教育机制建立与思考。2)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体系还不健全。 具体表现在:一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没有形成双创课程体系,只是简单地开设了一两门相关的课程,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激情未能得到充分激发。二是双创教育方法单一,只是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业兴趣,但是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三是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大学生双创的知识传授与双创实践的开展上用力 不平衡,大学生双创平台搭建薄弱。3)}高职院校双创导师团队力量薄弱。首先,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创教师队伍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基础课教师组成,教师们创新创业理念需逐渐养成。其次,担任双创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基本上没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最后,部分院校双创导师未形成一个专门团队,自然造成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双创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崔钢(2018)在《学生视角下“双创”教育中实习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项目过于固化,使得实习、实践过程程序化,导致学生参与意愿不强。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习实践时,多给予固定的,具体的实习、实践项目,方便学校的管理和对学生的考核。这种情况下,多存在创新创业实习实践项目相对较为单一、内容相对简单、模式较为固定,以及教师指导过程出现刻板化、程序化、程式化现象。使得创新创业实习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李娜,姚春燕(2019)在《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中提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虽然一些高校已经成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但是这些基地因初建而基础薄弱,运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真正能够为创新创业服务的基地更是少之又少。而且虽然创业融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银行贷款、高校创业基金以及风险投资等,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实际创业来说,融资困难更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首先银行对于大学生创业有专门的对口资金,但是其程序复杂,审核严格,更需要担保人,由于大学生初创企业,寻找担保人就是个难题。再者高校创业基金是给那些有优秀创业计划的大学生的资助,资助范围小,一些有创业潜力的项目因此被排除在创业资助之外。对于风险投资来说,要求更是苛刻,很多投资商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初期就给创业者提出许多限制条件,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