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前因与后果的元分析文献综述

 2022-09-30 03:09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1、心理安全内涵

心理安全主要是指员工在工作领域能自由地表达意见、 展现自我而无需担心会影响自身形象、地位以及职业发展的一种心理状态(Edmonson,1999) 。

Schein和Bennis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心理安全的概念。Schein和Bennis(1965)提出,心理安全减少了感知到的威胁,消除了改变的障碍,创造了一种环境,鼓励临时尝试,容忍失败而不报复、放弃或内疚。

Kahn(1990)认为心理安全是人们对工作角色产生依恋和投入的必要条件。他把它定义为一种能够展示和运用自我的感觉,而不用担心对自我形象、地位或职业产生负面影响。

Edmondson(1999)将心理安全定义为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团队在承担人际风险时是安全的。因此,鉴于Schein及Bennis (Schein, 1993; Schein amp; Bennis, 1965)和Kahn(1990)关注个体对心理安全的感知,Edmondson (1999)最先将心理安全作为一个群体层次的变量。(Frazier,2017)。

虽然这些开创性的作品来自不同的文献,涉及不同的分析层次,但它们不应被视为相互竞争的观点,而应被视为同一结构的互补观点(Frazier,2017)。Edmondson和Lei(2014)指出,跨几十年和分析水平的心理安全研究的一个中心主题是,它促进了对共享事业的思想和行动的自愿贡献。

2、心理安全的前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