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务科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1 04:08

基于医务科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事业管理

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医学教育蓬勃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在提高卫生行业整体效能、促进卫生机构高效运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国内外胜任力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简要回顾其研究发展现状,提出研究方法及胜任力模型的选取,针对医务科岗位,以研究在校生与毕业生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岗位胜任力现状,以提高医务科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实践能力为目的。

关键词:胜任力; 实践; 医务科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正在向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转变。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用人之道就是要充分发掘能够胜任职位的人,培养锻炼有发展潜力的人,避免和限制无胜任能力的人占有职位。在员工的选拔、晋升、考核和奖惩上,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通常采用笔试、面试、考绩、定量考评等评价方法。但是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侧重于考查被测对象的知识水平、业绩和资历等,而忽视了对被测对象的动机、态度、特质和个人特征等方面的考查。[1]实践表明,在通过传统的评价方式选拔出来的人员中,有部分人员在岗位上没有优异的绩效表现。因此传统的人力测评方式不能很好的预测被测试对象未来的绩效。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医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立,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务工作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面对疫情提出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新任务、世界医学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2]。岗位对接课程,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根据岗位胜任实际需求培养人才,产教融合实施差异化特色人才培养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面。胜任力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通过与我国国情结合完善体系,已然成为区分绩效出众者和绩效平平者差异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工作绩效持久的品质和特征,已然成为人力资源评价的重要模型指标。我国医学教育蓬勃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在提高医疗卫生行业整体效能、促进卫生机构高效运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

因此,把国内外日渐成熟的“胜任力研究”引入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探索针对医务科岗位的工作实践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对加快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更快适应医务科岗位和更加高效地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胜任力综述

胜任力(comptency)来源于拉丁语Competere,意思是适当的,国内一般译作“胜任力”。自McClelland(1973)提出“胜任力”这个概念之后,许多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始采用这个概念并对胜任力的定义进行不同的阐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