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看英语体育新闻报道的翻译文献综述

 2022-11-27 03:11

文 献 综 述

自1992年中国新闻界实现第三次飞跃以来,我国的纸业传媒和电子媒介迅速发展,新闻媒体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而任何一家新闻媒体中,体育新闻都作为不可缺少的新闻品种被置于重要的版面。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体育新闻已经成为中国人闲暇生活的重要谈资,优质体育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增强。国内对英文体育新闻原稿的翻译水平直接关系到受众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但由于相关行业发展时间短,人才缺乏,以及对于体育新闻翻译策略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认为翻译应当从语义到文本,在译语中使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1969)。因此,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体育新闻的译者要明确受众群体,分析体育新闻词汇、句法、文体风格等特点,采用增译、省略、句式调整等翻译技巧,力求摆脱句式和时态上的束缚,让受众可以在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信息的前提下,获得相同的阅读体验(郭沙,2015)。

“功能对等”又称“动态对等”,本指翻译时不能单单求文字表面的机械或死板对应,而要实现语言之间的功能上的对等(Nida,1969)。奈达对此解释:“...with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 and the message.”

奈达指出,翻译不仅要达到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要达到风格、文体和语义上的对等。翻译不仅要表达出词汇表层的意思,还要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意义方面的信息。其在翻译中的首要观点是:形式是次要的,意义是最重要的(Nida,1974)。因此,我们应运用“先意义,后形式”的翻译观念,更好地运用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之间的壁垒,在差异中寻找共通,兼顾译文的准确翻译和语言的风格和精神。

奈达的翻译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可分为描写语言学阶段、交易理论学阶段和社会符号学阶段。1964年,在《翻译科学探索》中,奈达第一次提出并区分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在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用“功能对等”代替了“动态对等”。在其理论中,奈达强调的是读者的反应,通过更加丰富的对等表达含义。从而让读者在相同的语境下产生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谢天振,2008)。1993年在《语言、文化、翻译》中,奈达又指出“功能对等”是交际上的对等。纵观奈达功能对等论的发展,其核心是:疑问措辞通顺自然,内容达意传神,读者反映相似(谭载喜,2004)。

功能对等理论的第一个原则是读者导向原则。翻译服务的对象是译文读者,所以对译文质量的评价必须以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为基础,同时将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对比以评断二者反映是否一致,进一步评价译文质量;同时读者的角色在阅读和理解信息时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是多层次的、动态的,读者无法自动获得内容,而是自觉主动地获取对信息的理解(贾文波,2004)。因此任何情况下翻译实践都要以读者为中心,明确受众群体,要具体情况分析,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只有做到遵循功能对等中的读者导向原则,译文才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文章的翻译质量才得以确保和实现。

第二个原则是信息准确原则。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凯瑟琳娜·赖斯按照文本功能,从文本翻译的角度把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操纵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视听型文本。功能对等论在此基础之上,更加强调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和反应,其目标是在译语中使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劳陇,1988)。因此在翻译实践中,若文章能够达到词的确切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等,则不需要在形式上加以调整;而如果需要运用词的情感和隐藏含义才可以对等,则应该适当调整词语句式,准确表达源语的思想内容,达到语义上的功能对等。

功能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极其广泛,例如旅游景点的一则标语“羊群出没,请注意避让”译为 “There are sheep, please leave them alone.”(杨娟娟,2020)这句话中,译者以读者为中心,将羊群可能突然出现的信息精准表达,同时在第二句中妙用词组,精准理解了“避让”一词的含义,将远离羊群、避免接触译为“leave...alone”而非机械地直译为“avoid”,保证了读者顺利接收信息,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新闻领域的翻译实例中,也可以看到功能翻译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例如《经济学人》的中文翻译稿件中,对于G20、Apple、The Federal Reverse等脍炙人口的名词,综合考虑到受众知识文化水平,一般采用直译且不加翻译的方式,译作:二十国集团、苹果公司、美联储。而对于一些较为生僻的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译者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在汉语中寻找适合受众理解的词汇加以翻译,例如float shares、offering、world-output、foreign-exchange reverse译作发行股票、新股、全球产出和外汇储备,尊重了受众的信息获取。国内很多翻译方面的书籍都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介绍和探讨,其中以范仲英的《英汉翻译实用教程》、李运兴的《英汉语篇翻译》和谭载喜的《新编奈达论翻译》为代表。

近30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新闻翻译的研究范畴更加多元,研究涉及新闻翻译的理论、翻译批评、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书评等等。研究者也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黄勤,2007)。

但同时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一些功利的思维影响下,我国新闻翻译研究对理论的探讨不足,深入性研究尤其缺少,在当今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当前的理论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合现实的需要。其二是缺乏方法论指导,目前的研究方法大多为散点式、经验式的评论,容易导致研究结论的肤浅和片面。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是跨学科研究,此外,还可以采用问卷、访谈的实证调查手段以及语料库分析手段。其三是缺乏学科独立性意识,翻译学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新闻翻译处于新闻和翻译两门学科之间的灰色地带。为此,新闻翻译需要足够的跨学科人才,实用创造性和理性思维的结合,推动新闻翻译研究的独立、全面发展(张浩,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