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瓯海地名中的语言文化特征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5 10:08

温州地名中的语言文化特征的文献综述

地名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数量众多的地名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和演变都有一定的规律。本文以母语——温州市区话作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的方言研究有所不同的是,本研究将方言文化中的地名作为突破口。通过翻阅古籍和实地走访,搜集温州各地古地名、现地名,结合地方文献探寻地方背后的文化底蕴,试图对该地区的方言地名做一次全面的描述,归纳总结方言与地名文化的关系。本文研究目的是希望加深对浙江南部吴语方言的进一步了解。

地名研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正如曾世英先生(1984年)所说:“地名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和语言中的其他专名有相同的特点,又有不同的特点。地名的构成有一定的语法规律,地名用字的分布和民族语、方言的分布密切相关”。

中国地名学研究起步很早,术语“地名”最早的记录是在《周礼》一书中:“原师,掌四方之地名。”,那么“地名”一词在中国出现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和《禹贡》记载地名分别达1100个和110个左右,同时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侧重于论述地域划分、地名命名原则、解释地名含义与来源的典籍,或者是侧重于论述地名用字、地名分类等问题的早期地名研究的重要典籍,如《管子·地员篇》、《吕氏春秋》、《尔雅》等。但是发展缓慢,侧重于地名记录、地名渊源解释、地名沿革研究,没有形成系统地理论体系,未形成独立的学科;而在国外,地名学研究大多始于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发展十分迅速。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开始翻译介绍西方近代地名学研究著作,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激发了中国学者研究祖国地理沿革与地名沿革的热忱,《水经注图》、《历代舆地图》、《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蓬莱地理学丛书》这些集大成著作是中国地理沿革与地名沿革研究已达到空前高度的标志。30年代出版了《中国地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后来中国学者受地方近代地名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影响,开始以近代地名学方法进行地名研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地名学研究的空前活跃时期,比如金祖孟的《地名通论》和《地名学概论》。新中国成立后,伴随世界各国地名学发展的脚步,中国地名研究和地名工作获得了新发展,地名标准化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丰硕的成果。即便这样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尚不存在现代地名学,关于建立中国地名学的倡议也因“文革”夭折,但是文革后至今天,现代地名学迅速兴起并获得了健康的发展。

就关于温州地名的研究,有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从温州-比喻地名-看楠溪江耕读文化的特点与分布》盛爱萍(《修辞学习》,2001.4)

《温州地名中的谐音问题》盛爱萍(《修辞学习》,2004.3)

《温州地名中的方言词及其规范问题》盛爱萍(《语言文字应用》,2004.5)

《从温州地名看浙南的道教文化》盛爱萍(《浙江社会科学》,2003.3)

但这些论文都仅仅是从某一个特别的角度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名进行归类总结,着重对温州地名方言用字的来源、规范进行讨论,或者有的只讲分类,有的只论述其文化内涵,不具有总括性和完整性,不能通过这些论文对整个地区的所有地名进行了解。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