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大新《湖光山色》中的女性意识文献综述

 2022-08-02 02:08

文献综述

周大新,笔名普度,1952年生,河南邓州人。是当代著名的跨军界和乡土的小说家,他的写作风格平实,以故事性见长。他出身农村,因此对农村题材的小说情有独钟。周大新的小说,多以豫西南盆地作为背景,以豫西南农民作为主角,写出了自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发生的变革,农村人际关系发生的变化,也写出了农民心态行为的变异和思想观念的嬗变,从而表达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到见解。周大新一贯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底层世界,刻画底层人物形象,讴歌盆地人为改变命运与生存环境不懈斗争的抗争精神,也批判了盆地传统文化心理不断渗透形成的历史惰性,深刻的揭露了政治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和权力运作规则制约了农村的改革发展,造成了底层民众的人性扭曲。在作者笔下,商品化大潮冲击下转型期农村传统伦理失守、价值失范,身处其中的农民的生存现状、思想嬗变、愿望诉求一一得到表现,特别是身处改革时期的农村女性,她们紧抓时代机遇,用盆地女性特有的勤劳、智慧、大爱与温情,撑起农村发展的光明前景的形象,成为了周大新小说中最亮丽的风景。如今,南阳盆地已经从单纯的地理概念上升为一种文化理念,作为楚汉文化的传承延续,成为了当代中原文化的典型和代表。

自“五四”新文学以来,乡土小说创作就构成了一个重要传统,当代作家延续着这一传统精神,新时期以后农村巨大深刻的现实变革更是为他们提供了耕耘的土壤与思索的资源,加之作家个性色彩的日渐强化,所以当代乡土小说的风貌尤其变化多端。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就明显体现出作者关注现实的胆识与勇气。作品一开始,母亲病危的电话把主人公暖暖拉回了楚王庄,而后,作品就由暖暖的个人命运经历牵连起了一个村庄的浮沉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一轮现代社会转型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乡村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广大农民的生存方式和心态。后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把农村裹挟其中,农民开始自发地转向、接受市场经济,但在这一过程中又难免暴露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矛盾,《湖光山色》主要故事的发生就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上,周大新通过“暖暖”这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果断抓紧机遇、自助奋进的乡村女性形象,写出了农村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的崭新变化。

《湖光山色》作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国文学界对它的研究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当然立足的角度也是各执己见。王胜晓在《周大新小说的复仇意识中》关注的是周大新小说中人物的复仇心理,作者通过对周大新小说中出现的带有“复仇心理”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提炼出周大新用他的盆地文化系列小说展示出盆地资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真切的生命体验,用创造悲剧的艺术手法引起人们对盆地子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郭中艳在《由周大新的小说人物历程探寻作家精神向度》中关注的则是作为盆地作家的周大新的乡土情怀,总结出周大新的“豫西南小盆地情节”,通过分析周大新对盆地人的生存现状和生命律动,即“离土到归乡”的人生轨迹,来阐释处在周大新内心深处强烈的乡土情怀和对这片乡土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思考。贺绍俊的《接续起乡村写作的乌托邦精神——评周大新的lt;湖光山色gt;》则关注的是作家在小说中所塑造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化的农村环境。贺绍俊一方面通过对小说中的理想人物“暖暖”和“迷魂三角区”的分析,以及“三农政策”的施行,阐释出作者所希望的农村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化农村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对小说中描述的在乡村开发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物质与精神的问题以及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问题的剖析,说明了周大新“乌托邦式”的田园风光开发后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贺绍俊对小说的分析具有非常典型的现实意义。曹书文则在《乡村变革与思想启蒙的双重变奏——评周大新的lt;湖光山色gt;》中比较深刻的揭示了小说中关于作者对农民与土地、乡村与城市、现代与传统文明之间碰撞所引起的物质生态与精神生态关系失衡等问题的思考,他从乡村变革、精神生态、人性悲剧、思想启蒙的四个角度去思考了乡村在紧随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所要面对的精神和物质上的挑战和困难,侧重分析力当下乡村发展的封建残余意识的阻碍,最后呼吁道:“如果不根除封建帝王意识的生存土壤,对乡村进行新的启蒙,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农民的民主、文明化进度依然是举步维艰。”

笔者认为,《湖光山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反应社会现状、揭露社会矛盾上。周大新是个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小说家,他的创作关注人性的嬗变并且宣扬人间大爱和大善。农村出身的他,清楚地看到了广大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面对着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暖暖这一形象就是周大新思索农村新世纪变革的切入点,作者在暖暖这一人物上寄寓了深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她身上既含蕴着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善良、柔韧、宽容、无私、以家为重;又跃动着崭新时代的鲜活特色:敏锐、果敢、干炼、独立、坚强,而当我们把暖暖置于周大新小说的人物系列时其实会清晰地看出,这是他在对人物(尤其是女性)心灵、命运进行剖析并探究社会、历史、文化、人性等领域的既定轨道上所奉献出的又一个成果。周大新用她的命运变化来承载中国乡村变革的历史进程。这可以说沿续了作家一贯的创作风格,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的尊重与珍视。他把原本由男性承担的历史重任搁置在了女性的双肩上,去竭力开掘她们为承担这份责任而表现出的真实心理:坚韧与倔强、困苦与无奈,传达出一位男性作家探求女性世界的真诚与执著,他的坚持也为正在寻求解放的女性们提供了一种来自异性的支持力量。同时,由于过分看重对女性的讴歌,所以在暖暖身上就着上了一层理想化的色彩。既直面现实而又始终带着温情与暖意,周大新作为一位作家的责任感和仁厚品质恰就体现在这里。他深切关注乡村变革本身,关注新的历史条件下固守乡村的农民如何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于是他写出了他们的奋斗与欢乐。然而这条路毕竟太漫长,他们依然在摸索,于是他也写了他们的痛苦与泪水。但是对乡村变革的美好愿望和指向未来的美丽憧憬始终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勇气,也是周大新本人良善的期待。

从总体上看,前人对《湖光山色》的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湖光山色》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和新时期的女性意识觉醒则相对关注得少一些。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精神和中心议题是对长期统治西方文化的二元对立思想体系的反对。那意味着生态女性主义所追求的解决方法是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湖光山色》给出的解决方法是:合理改造利用,既保存乡村自然生态的完美与和谐,又汇入人文情怀。楚国一条街的剪彩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具有可适用性。姬志海在《生态女性视界中的东方田园——周大新的lt;湖光山色gt;解读》中也提出,周大新宣扬的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抨击了父权制统治的野蛮性和破坏性。通过对独具东方神韵的生态新女性暖暖的成功塑造,不仅消解了传统男权文化关于女性意义(弱者与附属)的解释、界定与命名,还最终否定了父权制的权威,为东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元、共赢、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女性主义发展观的崭新思路。

综上所述,目前中国文学界主要侧重于解读《湖光山色》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影响,而对于作品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意识与新时期中国思想解放的结合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国农耕文明长期积淀下来的父权制文化传统对中国女性尤其是中国农村女性的束缚和毒害的现象如今仍然普遍存在,因此,从周大新小说中的女性角色来看中国新农村变革,将周大新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与商品化大潮冲击下的思想转型相结合,为周大新的小说解读提供了新角度,有利于对作品有更全面立体的把握。因此对于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问题的探索,将会为当前的周大新作品研究提供有意义的补充。

资料编号:[7958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